不吃蔬果憋大便 全台1/3學童便秘

預防便秘、心血管等疾病
響應「衛生署推廣天天五蔬果 」活動

版主: 台灣之聲

不吃蔬果憋大便 全台1/3學童便秘

文章台灣之聲 » 週五 4月 16, 2010 2:12 pm

不吃蔬果憋大便 全台1/3學童便秘
2010年04月16日蘋果日報


【甯瑋瑜╱台北報導】根據首份全國性的國小學童便秘大調查,三分之一學童有便秘困擾。不是兩、三天未解便,就是天天跑廁所但排便困難。甚至有孩童嚴重便秘,突然大在褲子上。其中女生較男生嚴重,而蔬果吃太少,上課、補習時強忍便意都是主因。


家長留意
台北榮總兒童胃腸科主任吳子聰說,此全國性調查採嚴謹抽樣,對全台二十五縣市、兩千多名七到十二歲學童調查;便秘盛行率百分之三十二點七,女生(百分之三十六點八)多於男生(百分之二十九)。調查今在亞洲兒科學研究醫學會年會發表。


早餐後睡前適合解便
分析發現,常常便秘的孩子蔬果攝取量大多偏低,一周吃不到一次蔬菜或水果,吳子聰表示:「有的孩子兩、三天都沒排便,有的儘管一天解兩、三次,卻解便困難,大便很硬,排便需『分期付款』。」
吳子聰解釋,女生便秘比率高,是因女生常嫌學校廁所髒,寧可返家解便,「有便意就要解便,但多數孩子白天上課或晚上去安親班、補習班,有便意若不跑廁所,壓抑便意,打亂排便規律性,導致便秘。」
吳子聰說,臨床接獲嚴重便秘學童案例,因腸內都是大便,常突然拉在褲子上,孩子會偷偷丟棄內褲。有的因常放臭屁,導致自卑,不敢跟同儕玩耍。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小兒急診科主治醫師洪嘉蔚說:「除應多運動、高纖飲食,早餐後或晚餐到睡前最適合解便,家長應讓孩子每天固定『蹲廁所』,養成良好排便習慣。」
因下課時間短,吳子聰說,孩子上課時若有便意,老師應讓孩子去廁所。


建議多喝牛奶優酪乳
另外,吳子聰表示,學童應該每日三蔬五果,並且多喝水、優酪乳、牛奶等。家長應留意孩子是否排便不規律,兩、三天未解便,或蹲廁所時間太久,若有習慣性便秘應就醫。


預防便秘注意事項
.適度運動、多喝水。
.多吃高纖五穀雜糧與蔬果,如糙米飯、雜糧麵包、柳丁、橘子等 ,少精緻食品。
.有便意即去排便,不強忍便意,最好養成每天早餐後或晚餐後排便習慣。
.有腹脹、排便不順時,可以指腹或手掌在肚臍周圍從內向外,以順時鐘方式圓周按摩,促進腸胃道蠕動。
.習慣性便秘者應就醫,不自行以藥物處理長期便秘問題。
資料來源:吳子聰醫師、洪嘉蔚醫師、《蘋果》資料室
台灣之聲
 
文章: 957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2, 2007 3:04 pm

看便便,推算你的腸道有幾歲?

文章老實人 » 週一 7月 05, 2010 5:17 pm

看便便,推算你的腸道有幾歲?

‧常春月刊 2010/07/05
腸道可說是身體裡最髒,老化最快的地方。「排便不正常」雖不算一種疾病,卻是腸道出現異常的重要警訊。


【文/黃宛 】

圖片提供/常春月刊


我們每天吃進去的食物,在消化道(食道、胃、小腸、大腸)的旅行時間長達1~3天,其中有絕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我們的腸道(小腸、大腸)吸收消化,食物消化的殘渣(廢物)最後轉變成糞便,經由肛門排出體外。


廢物累積在體內,一定是不好的,每天排除廢物,人體才能維持正常的運作,自然老化得慢,是保持年輕體力的關鍵!


因此,要談腸道的重要性,必須從我們每天最重要的「大事」——排便講起,排便是人體自然的排泄功能,排便的狀況,可以反映腸道健康狀態。不論看中醫或西醫,詢問排便情形,常是醫師問診的重點之一。


便祕,腸道不健康第一警訊


這或許是大多數人的寫照。40多歲的上班族劉先生,工作相當忙碌,根本不記得自己多久沒有上廁所,連有便意也暫時先忍著,直到腹痛如絞,才乖乖坐上馬桶,使盡吃奶的力氣排便,有時因為糞便太硬,甚至出現血絲或肛裂的情形,相當難受。


排便不正常不是男生的專利。根據台灣乳酸菌協會針對大台北區上班族女性的調查,約有4成的粉領族有便祕情形,近8成排便時間不定時。


小朋友也飽受困擾。根據一項統計,國小學童超過4成有慢性便祕徵兆,而其中有6成絲毫未察覺自己的排便情形有異狀。


老人家便祕的比例更高。60歲以上的老人中患便祕的人數高達20%,原因是隨著年齡增長,腸道功能慢慢退化所致。


至於肥胖者,因腸道內外積聚了大量的脂肪,造成腸道細胞微絨毛吸收功能受到影響,腸管不能正常蠕動,導致消化了的食物不能順利排出體外,引起便祕。


「排便不正常」雖不算一種疾病,卻是腸道出現異常的重要警訊。


你有多久沒有「便便」?


長庚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劉乃仁表示,除非是因為旅行、環境改變等短期因素,排便次數與狀況若有改變,包括便祕、拉肚子、每天1次變成3天1次、排泄物的形狀或顏色等,都不要輕忽,這代表腸道可能有狀況!


劉乃仁就遇過一位60歲的男性患者,從每天1次大便增加為1天多次,都還是有解不乾淨的感覺,經過檢查後發現是大腸癌惹禍。


正常成年人的大便為黃褐色,屬較淺的顏色,形狀為稍軟的條形,糞便型態呈現漂浮,1天的糞便量大約200公克,上廁所的頻率從1天3次到3天1次都算正常。如果糞便沉到馬桶底部,表示纖維質不足。

肝膽腸胃專科醫師蕭敦仁指出,如果排便時間超過5分鐘以上、便便不是「香蕉狀」等,都是腸道問題的指標。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治醫師陳建宏指出,每天養成固定排便習慣很重要。中醫認為,早上5~9點是吃早餐及排便最好的時候。5~7點是大腸經運行的時候,是最好的排便時間,讓人體將先前累積的廢物清空。而早上7~9點是胃經運行的時候,這段期間吃早餐,則腸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最好,有助於腸道健康。


排出異常便便,腸道生病了

國泰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洪志聖表示,當糞便的顏色發生改變,像是紅色,就可能有出血現象,顏色愈鮮紅,代表出血點愈接近肛門口,像是痔瘡、肛裂、瘜肉、腫瘤等。如果是硬便帶有血絲,可能是肛裂或痔瘡造成。


當糞便的顏色呈現黑色,也就是解黑便,則可能是腸胃道出血造成。為什麼是黑色而不是紅色?這是因為血紅素中的鐵(Fe2+),於腸胃道中被氧化而成為三價鐵(Fe3+)而改變顏色。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是「瀝青便」,表面有油油亮亮的黏稠感,有可能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癌、腫瘤等出血造成。另外,喜歡吃豬血、豬血糕、大量紅肉的人也會發現有黑便。


糞便若是綠色的,可能與吃大量青菜有關;如果是墨綠色,乍看之下如同黑便,則可能是消化不良或腸炎造成。


劉乃仁進一步表示,當糞便變細,通常表示肛門、直腸有病灶,可能是長了腫瘤,阻礙大腸直腸管徑,使空間變小;另外,可能是大腸激躁症引起,建議民眾一旦發現糞便形狀改變,最好求醫。


可別小看這些腸道出現異常的徵兆,腸道如果出現問題,對人體的健康威脅甚鉅。


腸道老化,免疫力變差



首先,腸道是人體很重要的消化器官,食物由口腔進入消化道需花上24~72小時,走完長達9公尺的旅程,每一厘米的消化管道都扮演重要的角色,健康的腸道能讓吃進肚的食物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身體也才能得到足夠的營養及能量。


再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腸道也是人體很重要的免疫器官。造物者真是心思細膩,腸道像是由口到肛門的一條管子,等於是對外界環境開放,外界的細菌、病毒、毒素,很容易入侵腸道,所以人體7成以上的免疫細胞竟然都集中在這裡。如果小腸的免疫系統失靈,身體免疫力也會跟著下降。


而最令人驚訝的發現是,腸道竟有人的「第二個大腦」之稱。

根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指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解剖和細胞生物學系主任麥克葛森提出這個位於肚子中的「腹腦」,就是腸胃神經系統,擁有大約1000億個神經細胞,與大腦細胞數量相等,能夠像「大腦」一樣感受悲傷情緒。葛森發現,患有慢性腸胃病的70%的病人,在兒童成長時期都經歷過父母離婚、慢性疾病或者父母去世等悲傷。這是因為「腹腦」是內臟神經系統中的一種,既與大腦和脊髓有聯繫,又相對獨立於大腦。


蕭敦仁表示,人的老化是從腸道菌叢改變開始,小腸的絨毛系統發達,接觸的細菌也最多,是人體直接對抗不良細菌的重要戰場;而大腸充滿著食物的殘渣,是細菌滋生的溫床,腸道可說是身體裡最髒,老化最快的地方。細菌主宰著腸道的健康,更關係到人體的免疫力,如腸道長期處於不健康的狀況,就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精神差等問題,也就是「腸道老化」。


中醫也視腸胃為重要的健康指標。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主治醫師陳建宏表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要維持人體健康機能,全靠脾胃消化吸收,及輸送飲食中的營養。因此,無論何種疾病至中醫門診,醫師一定會詢問排便情形,並依照體質給予治療。


腸道不健康,百病叢生


如前所述,便祕是腸道不健康的首要徵兆,陸續有更多研究發現,便祕與身體許多疾病有關:


1 糖尿病:

臨床中患糖尿病者便祕約占多數,糖尿病患者食肉者很多,多吃肉易引起便祕,患糖尿病者運動量不足也容易引起便祕。


刊登在知名國外期刊《糖尿病照護》(Diabetes Care)的一篇文章指出,許多腸荷爾蒙涉及到糖的新陳代謝。


2 膽結石:

有習慣性便祕的人,也比較容易使得腸內細菌(尤其是大腸桿菌)沿著膽道上行,致使得膽道發生細菌感染,容易生成結石。


3 乳癌:

不只是肥胖、飲食及遺傳與乳腺癌有密切關係,長期便祕也可引起婦女乳腺癌。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科學家曾對1418名婦女進行乳汁及分泌物檢查,結果發現,每天大便1次的女性,20人中有1人乳房細胞發育異常,而每週大便少於2次者,4人中便有1人乳房細胞發育異常。這種發育異常的乳房細胞常表現為乳腺和導管上皮的不典型增生,而這種增生往往是乳癌前期病變。


長期便祕為什麼易發生乳癌呢?加拿大多倫多癌症研究所的專家指出,便祕者的糞便中存在一種致突變原。經測定,該突變原與目前已知的幾種癌物質類似。這些致突變原經腸道吸收後,可隨血液循環進入對其相當敏感的乳腺組織,這樣,發生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明顯地增加了。


4 大腸癌:

雖然目前醫學上針對便祕與大腸癌的直接關係尚未證實,但是兩者都是類似的飲食習慣所致,例如多吃肉、少吃蔬果的飲食習慣,以及運動量不足等。


5 痔瘡:

痔瘡是直腸下端的靜脈血管腫脹,是由於靜脈受到壓力造成腫脹,形成小型的囊袋。


便祕及腹瀉是造成痔瘡最常見的原因。經常掙扎地排放小而堅硬的糞便,增加對靜脈的壓力。腹瀉時不連續排便也會導致壓力。其他的原因包括舉起重物、體重過重、懷孕或坐得太久。


腸道減齡,提升免疫力


蕭敦仁提出「腸道減齡,提升免疫力」的觀念。他強調,尤其是上班族,因為工作壓力大,飲食不均衡或不定時、少運動及睡眠不足,都會造成腸道老化,很多人也反應皮膚會跟著變差,這時應該重視「腸道減齡」。


這樣的觀念和日本盛行的腸道年齡概念相同,這波風潮目前也吹到台灣來,腸道年齡主要以腸內菌叢好菌壞菌所占的比例做判斷,檢測表分成「飲食習慣」、「生活狀況」及「排便狀況」3大類,辨識項目包括排泄物的顏色、形狀、情緒等共 20 幾個項目,其中有偏食習慣、時常外食、睡眠不足、上廁所時間不定的人,都是腸道年齡偏高的危險族群。台灣乳酸菌協會並曾依此「腸道年齡評估表」增修後,進行國人腸道健康調查相關研究。


陳建宏曾經仔細研究過這些檢測項目,認為雖然這些項目有些尚無科學實驗數據來支持,僅是推論,但仍肯定這是一種提醒民眾注意自己身體警訊的方法,也能藉此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蕭敦仁建議,要做到「腸道減齡」,就是每天注意自己的排便,重視腸道免疫力,正常生活作息、均衡飲食與運動,每天補充益菌,如此就可以「腸」保年輕!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28期】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逾半學生外食高油 月長3.2公斤肉

文章老實人 » 週一 7月 05, 2010 7:58 pm

逾半學生外食高油 月長3.2公斤肉
自由時報 更新日期:2010/07/05 15:38 吳亭儀 


家長生活忙碌,許多青少年成了外食族,根據台北市衛生局調查,15到24歲的青少年平均一週,有超過半數在外用餐,其中有3成每天喝含糖飲料,超過2成每天吃零食,而以一般青少年飲習習慣來看,早餐吃飯糰、中午吃速食,再加泡麵當宵夜,一天熱量超過10碗飯,一個月下來,不但身上多了3.2公斤肥肉,更讓健康亮紅燈。


開零食、開飲料,清涼汽水喝下肚,似乎暑意全消,青少年外食喝飲料、吃零食,習以為常,但已經對健康拉警報。聯合醫院營養師林詠霈:「比如說,薯條就是用炸的,它裡面肉用炸的漢堡,它可能熱量,脂肪的比例就會偏比較高,(外食族)年輕時候血壓就很高。」

情況有多嚴重,根據衛生局調查,15到24歲青少年,每週外食比例超過5成,每天喝含糖飲料占了3成,每天吃零食也有2成比例。

以用見的早餐飯糰加豆漿;中餐吃速食;晚餐牛肉麵加珍奶;宵夜再吃泡麵來看,一天熱量高達10碗飯,這10碗飯,2875大卡,比19歲女性,一天所需的2050大卡,多825大卡,得散步6.3小時或騎單車4.5hr才能全完消耗。

高油高糖飲食,一個月下來,不只這3.2公肥肉長在身上,還可能讓健康亮紅燈,營養師特別提醒,常外食的青少年和家長,真的不能不小心。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新人類外食多 健康恐拉警報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7月 06, 2010 10:20 am

新人類外食多 健康恐拉警報 2010-07-06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林麗玉】
隨著飲食西化、小家庭上班外食族增加,連帶我們的下一代飲食習慣也漸漸改變,台北市衛生局最近調查台北市15-24歲青少年的飲食習慣,居然發現,台北市青少年一個禮拜,一半以上的餐食,都是外食,台北市衛生局健康管理處長游麗惠說,北市衛生局委託中華民國學校衛生學會鄭惠美教授所做的飲食調查,發現台北市青少年的飲食習慣,3成1每天都喝含糖飲料、2成1每天吃零食、15%的青少年每天吃宵夜、同樣1成5青少年每天吃炸雞薯條、鹽酥雞等油膩食物,青少年的飲食習慣,長期下來健康很容易拉警報。

甚至調查單位,也公布了台北市青少年最常見的飲食型態範例,例如早餐 吃便利商店賣的日式飯糰加一杯豆漿480大卡、午餐與朋友相約吃漢堡、薯條可樂,一餐下來熱量940大卡,晚餐在外補習,就隨意吃個牛肉麵加一杯珍珠奶茶、一餐下來1020大卡,晚上補習回家後,溫習一下功課又覺得肚子餓,睡前又吃了一碗泡麵435大卡,一天下來,計算總熱量攝取竟有2875大卡,營養師說,青少年這樣的飲食方式相當普遍,不過其實以19歲、身高157公分、體重51公斤的少女來說,一天下來多吃了建議攝取熱量2050大卡的825大卡,多出來的825大卡,必須散步6.3小時、騎腳踏車4.5個小時、快步走3.6小時、或爬樓梯2.9小時、跑步2.3小時才消耗得完,如果沒有增加身體的活動量,連續一個月下來,可能增胖3公斤。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營養師林詠霈說,台北市青少年及學童的飲食習慣,隨著家庭外食的比例增加,可以發現飲食中,脂肪、醣類的攝取過量,相對地,蔬果膳食纖維、奶類的攝取普遍不足,而長期不健康的飲食習慣,不僅會造成過重或肥胖、讓青少年罹患高血壓、高血脂、甚至增加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癌症、心臟病、及中風的風險增高。營養師說,尤其暑假到了,許多青少年、學童不用上課,吃的飲食內容常會更加隨意,忽略了營養均衡,要吃得健康,建議炎炎夏日,盡可能喝水避免喝含糖飲料,避免攝取了過多的糖份、添加物或過多熱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及兩份水果,補充足夠的蔬果份量,降低肥胖及三高等代謝症候群的風險。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申請蔬果支票 完成任務抽大獎

文章印刷平 » 週二 7月 06, 2010 6:58 pm

申請蔬果支票 完成任務抽大獎

【聯合晚報╱記者黃玉芳/即時報導】 2010.07.06 01:48 pm


多吃蔬果保健康,台灣癌症基金會特別呼籲「力行蔬果支票,遠離暑期宅童症候群」。即日起至11月底,只要家裡有小學學童,即可申請蔬果支票,學童完成其中21項任務,不但可以養成多吃蔬果的好習慣,還可將抽獎聯寄回,有機會抽中台灣飛美國來回機票2張等獎品,洽詢電話(02)87879907分機210孫小姐、222黃小姐。


【2010/07/06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吃水果重時機 鳳梨午餐後 西瓜餐後兩小時

文章印刷平 » 週一 7月 12, 2010 7:00 pm

吃水果重時機 鳳梨午餐後 西瓜餐後兩小時 2010-07-12 中國時報 【中廣新聞/中廣新聞】
每日五蔬果,已是很多奉行健康飲食者的努力目標,不過專家說,除了水果吃的數量種類要夠外,吃的時機也很重要。因為水果本身含有的酵素不同,如想讓酵素在身體中產生不同的作用,也要選擇最合適的時間食用。

專家說,當空腹時盡量別吃太酸的水果。因為早上胃腸經過一夜休息,功能還在恢復中,因此水果最好選擇酸性不太強、澀味不太濃的。胃腸功能不好的人,更不適合在這個時段吃水果。

至於在兩餐之間吃水果,可以及時補充大腦和身體所需的能量,這時水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能被人體快速吸收。例如棗子、桃子最好在餐前吃。

鳳梨可在午餐後食用。蛋白分解酵素可以幫助肉類的蛋白質消化,可以解油膩。反之,如果餐前空腹食用,鳳梨富含的蛋白分解酵素會傷害胃黏膜。

餐後1小時適量吃例如香蕉等水果有助消食,但專家不建議晚餐後吃大量水果,避免因吃得過多使糖轉化為脂肪在體內堆積。

至於西瓜,最好在午餐後兩小時再吃。因為西瓜中的大量水分會衝淡胃的消化液,在飯前或者飯後馬上吃都會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晚餐後吃太多西瓜,容易產生胃腸脹氣。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肉類吃太多 孩童易早熟

文章老實人 » 週五 7月 16, 2010 3:36 pm

生活新聞2010-7-16 研究顯示/肉類吃太多 孩童易早熟 研究顯示,高蛋白飲食可能是孩童早熟的原因之一,建議家長應避免讓孩童過量食用動物性蛋白質。(記者張嘉明攝)
自由時報〔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小孩普遍愛吃肉,先前有調查發現六成台灣國小學童蛋白質攝取是建議量兩倍。不過,國外研究顯示,肉類飲食過量很可能是孩童早熟的原因之一,其中,七歲女孩一星期吃肉類超過一公斤,有七成五初經會在十二歲半以前來報到。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於六月份的《公共衛生營養》(Public Health Nutr)期刊。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指出,這份由英國布萊頓大學等團隊合作的研究,是實地追蹤三千多名兒童多年後,比較其飲食內容與初經時間所做出的一份報告。

女童多吃肉初經提早 機率顯著

結果發現,三歲孩童如果平均每天吃下約二兩半的肉類、七歲孩童每天吃下近四兩的肉類,則經期提早的機率便非常顯著。與每天食肉量低於一兩半的幼童相較,多肉飲食女童初經在十二歲八個月前就來的風險是一.七五倍。

依據衛生署資料,一兩肉體積約半個手掌大,也相當於一條香腸、半隻三截雞翅,或是兩顆貢丸。

林杰樑表示,女童初經越早,以後得到乳癌、卵巢癌、心臟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的風險也會提高,這個問題家長不能不留心。他認為,肉類造成早熟的原因,主要是肉類裡面的脂肪可能殘留環境荷爾蒙,或是額外施打的動物生長激素等所致。

專家:蛋白質來源 應妥善分配
不過,家長也不必因此憂心、不敢讓孩子們吃肉,董氏基金會營養組營養師許惠玉表示,重點是蛋白質來源豆、魚、蛋、肉妥善分配,建議是以豆、白肉、紅肉各三分之一來分配,以一天蛋白質三份來分,每天至少吃一個手掌以上的豆類,黃豆、毛豆、黑豆都不錯;另外,如果孩子不敢吃魚怕腥、或是怕過敏,可以吃半顆到一顆的雞蛋,最後三分之一才是一份肉類。

林杰樑則建議多食用黃豆與蔬菜,他表示,有研究顯示,豆類與蔬菜可以降低兒童罹患白血病、鼻咽癌等機率,所以飲食別忘了豆類跟充分的蔬菜。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健康蔬食 阿基師示範料理

文章印刷平 » 週四 8月 05, 2010 5:14 pm

自由電子報 > 即時新聞總覽 > 地方 2010年8月5
健康蔬食 阿基師示範料理 【15:55】

〔中央社〕知名主廚阿基師和詹姆士今天至嘉義縣代言學校健康蔬食,並親自烹飪健康料理。阿基師說,健康蔬食是最經濟實惠的身體環保菜餚,希望小朋友從小建立正確健康飲食觀念。

嘉義縣政府表示,為灌輸小朋友愛惜地球,訂定每週五為國中小學「環保低碳健康蔬食日」,響應世界一週一素新潮流,希望帶動新世紀的健康飲食習慣。

在國內擁有高知名度的阿基師和詹姆士,今天應邀在縣府中庭代言健康蔬食,主廚向數十名國小學童示範如何料理健康蔬食,以嘉義縣盛產的東石杏鮑菇、新港甜椒、中埔黑木耳、水上小黃瓜和布袋菜脯、苦瓜等當地食材,烹調出4 道健康料理,現場菜香四溢,縣長張花冠和小朋友吃了都讚不絕口。

阿基師表示,健康蔬食食材取用方便,製作簡單易學,營養成分高不輸給大魚大肉,既自然,又環保,最重要的是有益身體健康。

會中,阿基師教導民眾將吃剩下的果皮菜屑和水以1比3的比例,熬煮成不含添加成分、又具營養價值的素高湯,希望民眾珍惜食材。

另外,阿基師和詹姆士響應縣府大力推動的花姐上菜健康吃活動,與張花冠一起以東石牡蠣和台灣鯛烹調2 道佳餚,向民眾推銷嘉義最道地的農特產品,同時鼓勵民眾健康吃、多運動。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甘甜又爽口的茄子蔬菜粥 挑食小孩也能大口

文章印刷平 » 週一 8月 09, 2010 5:57 pm

甘甜又爽口的茄子蔬菜粥 挑食小孩也能大口吃光光 2010/08/09

挑茄子要選具有光澤、沒有萎縮變軟者,因為茄子顏色變淡即是老化現象。
圖/康寶提供

聯合新聞網《特別企劃》
文/陳翌函

每到夏季,小孩都喜愛水上運動,海邊或是泳池總是擠滿人潮;只是,人一多,總會不小心被傳染感冒等疾病,讓許多媽媽對孩子的健康煩惱不已。

其實增強孩子的抵抗力,可以從平日的飲食做起。尤其夏季高溫炎熱,不妨多挑選一些偏寒涼性的當季食材,像是茄子,不但能清熱解毒,同時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群以及鈣磷鐵等礦物質,可以提高人體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

茄子雖然有多種營養,但常在孩子挑食名單裡榜上有名,而且茄子容易吸油,在夏季食用炒或炸茄子會更顯油膩,建議不妨做成茄子泥、涼拌茄子或是茄子粥。以「茄子蔬菜粥」為例,只需備妥一包干貝雪菜濃湯湯包、茄子、洋蔥及白飯和雞蛋,再抓住幾個煮粥的小技巧,例如加水煮粥時,改用溫水或熱水,不但省時,粥也不易糊掉;火候也很重要,一開始先用大火煮開後,再轉小火烹煮約半小時,這是粥會不會有香氣的關鍵。舀一匙茄子蔬菜粥入口,干貝的鮮甜、雪菜的爽脆、洋蔥的甘甜以及茄子的鮮美,通通融合在粒粒飽滿又濃稠的粥裡,顯得清香甘甜又爽口,包妳滿足每位孩子的嘴與胃。

《茄子蔬菜粥》

食材:康寶干貝雪菜濃湯1包、茄子2支(約300g)、洋蔥半個、白飯1碗、蛋1個

作法:(此為大約四人份份量,人數比較多時則依比例增加)

1. 茄子切丁,洋蔥切末備用。

2. 鍋中放入洋蔥末及茄子丁一起爆香後,加入800cc溫水,和白飯煮成粥備用。

3. 將康寶干貝雪菜濃湯湯料倒入2中一起煮至入味,最後打入蛋花即可。

Tips:茄子不能泡水,切好馬上入鍋煮味道才會香甜。

約$62/四人份

準備時間: 約5分鐘

烹煮時間: 約10分鐘

更多家常菜料理食譜請到www.knorr.com.tw

※延伸閱讀》讓孩子愛上吃蔬菜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切好的水果 一個飯碗就足夠

文章印刷平 » 週一 8月 09, 2010 10:22 pm


切好的水果 一個飯碗就足夠


【聯合晚報╱記者彭宣雅/台北報導】 2010.08.09 03:30 pm


台灣水果好吃,甜度高,不知不覺就攝取過量,從健康的角度,危險又不恰當。營養師認為,攝取過多過甜的水果,不僅會造成體重過重,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脂肪肝、心包油都會接踵而來,吃水果還是適量即可。

雙和醫院營養師張偉胤表示,水果含有果糖、蔗糖、碳水化合物、維生素C、礦物質、青花素、類黃酮素、茄紅素、纖維質等,對人體好處多多,但攝取過多就會造成負擔。

正常人一天僅需要攝取二到三份水果,一份約60大卡;若量化,切好的水果大約放一個飯碗就足夠;再精準一點,一份水果大約葡萄12顆、女生拳頭大小蘋果一顆或柳丁一顆。

不少民眾喜歡一早喝一大杯柳丁汁,但一顆柳丁僅可榨100至120cc原汁,小小一杯柳丁汁至少需要三顆以上柳丁。張偉胤表示,這已過量。如果喝的是加工果汁,還另外加了糖,對健康有害無益。

長期攝取過量水果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將造成肥胖問題,容易刺激三酸甘油脂,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民眾容易出現脂肪肝,肝包油、心包油病徵。張偉胤說,除了一般人必須控制水果攝取量,糖尿病患、腎臟病患也應特別留意。糖尿病患者一天僅需兩份水果,且一定要分兩餐吃;腎臟病患因為血液中鉀離子異常,含鉀量高的楊桃、哈密瓜等水果,都應先與醫師討論後再吃。

【2010/08/09 聯合晚報】@ http://udn.com/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痔瘡不就診 惡化會要命

文章印刷平 » 週二 8月 31, 2010 12:39 pm

自由時報台北都會2010-8-31
痔瘡不就診 惡化會要命
〔記者翁聿煌/北縣報導〕台北縣立醫院三重院區日前收診一名40歲的病患,到院時氣喘吁吁、面無血色,醫師救治時發現,患者長年患有痔瘡,但認為是小病,久不理會導致病情惡化,排便時血用噴的,到院時已經血紅素驟降、心跳急促;外科主任孫立文說,還好患者及時就診,否則恐有心臟衰竭喪命之虞。

孫立文說,陳先生罹患痔瘡多年,不以為意,約2、3年前排便時會出血,仍未適時求醫,癥狀日益嚴重,拖到現在變成排便時血液用噴的,感到「代誌大條了」,才由家人攙扶下,到急診室求治。

院方初步觀察時,陳先生已是臉色慘白、暈眩,全身虛脫無力;進一步診療、檢驗時發現,他的心跳急促且血紅素值驟降到4.6,嚴重低於12-16的正常值範圍,所幸及時開刀止血,病患逐漸恢復正常。

孫立文說,一般人以為痔瘡是小問題,有些初期的痔瘡外觀確實看不出來,第2期就會脫垂至肛門外,但會自行縮回,到第3期已經是需要藉助外力推回,陳先生延誤就醫,已到最嚴重的第4期混合性痔瘡合併出血,即使外力也推不回去了,僅能藉由開刀處理。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水果甜不等於熱量高 一天吃2~3份很健康

文章印刷平 » 週三 9月 22, 2010 11:19 am

自由時報健康醫療2010-9-22
水果甜不等於熱量高 一天吃2~3份很健康
今年水果特別甜,營養師說,天然果糖本來就比較甜,一天攝取兩到三份,一樣可以甜的很健康。(記者洪素卿攝)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

今年日照足、雨水少,水果甜度紛紛創新高。最近上市的文旦柚甜度高達14、15度,比「可樂」還甜;有家長擔心,這麼甜的水果會不會不健康?營養師表示,口感上的「甜度」,不等於含糖量,也不等於熱量,天然果糖本來就比砂糖甜,建議應以「營養密度」做為選擇基準,一天適量攝取2到3份水果。

注意食用量以及營養密度

近年由於農業栽培技術提升,加上民眾愛買甜的水果,促使農業專家不斷研發新品種,這十幾、廿年來,台灣水果甜度平均上升3到5度。著名的本土水果像是糯米荔枝、巨峰葡萄、甜柿等,甜度甚至可以高達18度、甚至20度以上。

但這些比碳酸飲料還甜的水果會不會不夠健康呢?董氏基金會營養組主任許惠玉指出,糖的種類不一樣,民眾能感受到的甜度也就不一樣,所以吃起來比較甜的食物,熱量不一定比較高。

例如代糖飲料雖甜,熱量卻很低;富含天然果糖的水果,熱量也比吃起來一樣甜的糖水來得低,民眾可別以口感來判斷熱量。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室主任蘇秀悅指出,當水果成熟度高的時候,裡面轉化出來的果糖就會相對多,而果糖的甜度是蔗糖的1.4到1.7倍,所以果糖越多越甜。

許惠玉指出,「甜」不等於不健康,重點在於食用量,以及營養密度。碳酸飲料跟果汁即使熱量相同,只提供空熱量的碳酸飲料就顯得十分不健康。若以純天然果汁跟未加工水果相較,果汁因為加工流失營養,兩者即使熱量相同、能提供的營養素也差很多,所以「重點是營養密度」。

一份約放滿一飯碗的量

水果除了維生素C、礦物質之外,還含有花青素、類黃酮素、茄紅素、纖維質等,對人體好處多,所以只要別過量就好。建議一天吃2到3份水果,所謂的一份、大約就是把水果切好後、放滿一個飯碗的量;或是葡萄12顆、女生拳頭大小的蘋果一顆或柳丁一顆等。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爆「肛」?  糞便如石別硬拉小心脫肛

文章印刷平 » 週一 11月 15, 2010 7:28 pm

爆「肛」?  糞便如石別硬拉小心脫肛
今日新聞更新日期:2010/11/15 06:21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人的飲食狀況,常常攝取不足量的蔬菜或水果,在長期缺乏果蔬營養與纖維素,將有便秘的情形產生。便秘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因為糞便太硬而難以排出,若在排便時肛門括約肌沒有適當的潤滑,恐會造成「裂肛症」的病狀出現。


所謂的裂肛症是指肛門裂傷,這樣的病症通常會伴隨撕裂般的劇痛,和大量的鮮血流出。並且傷口再未痊癒前排便,又容易造成第二次的傷害,久而久之而形成外痔瘡。此外,內痔瘡的形成,是在直腸或是大腸因受傷結痂而產生息肉,需靠手術切除。若痔瘡的患者再排便時用力過度,常會造成嚴重的「脫肛」,和出血過度而昏迷,急診病例不少,恢復期也是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之後復發也非常容易。


因此,醫師和營養師都強烈呼籲與建議每日必須吃足「五色果蔬」,所謂的五色果蔬指的是一日當中需要有「紅」「白」「綠」「紫」「黃」這五種蔬菜或是水果的營養,讓腸道良好吸收果蔬營養元素。五種顏色的水果和蔬菜裡的纖維素可軟化糞便,且纖維素可以吸附有毒和有害毒素幫助腸道排出,


目前坊間有許多標榜「五色果蔬」的飲品,一瓶果菜汁500C.C的熱量大約是195~250大卡,大約是白飯一碗半的熱量,雖然方便,但會多了肥胖的困擾。若是忙碌的上班族或是學生,補充「五色果蔬」的方式可以慎選所需,某些補充「五色果蔬」飲品甚至會添加益生菌等配方,附加的價值提高,但是不能使用熱水沖泡,以免益生菌無法存活。也是現代人補充膳食纖維或是不足的果蔬營養等一種方便的選擇。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不用刀的手術/讓排便暢通的健康早餐DIY 纖

文章印刷平 » 週六 1月 01, 2011 3:41 pm

不用刀的手術/讓排便暢通的健康早餐DIY 纖維攝取不可少

2010/10/28
【文、圖/摘自《不用刀的手術:布魯士根菜汁的神奇配方》/王康裕著/晨星出版】

自然法則養生法之一:聽身體的話,依循生理時鐘作息

大自然的運行及人體的生理時鐘都有一個不變的規律,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及飲食習慣太過偏離規律,因此百病叢生。自然法則養生法就是遵循這個運行模式,配合布魯士根菜汁療法,效果最佳。

人體的運作,通常按照以下固定的時程進行――

早上 4:00~12:00 排泄時間

中午 12:00~20:00 攝取消化時間

晚上 20:00~4:00 吸收利用時間

人體生理時鐘中最重要的階段,是上4點至中午12點的排泄時間。

為了幫助排泄,可以從飲食或水分、纖維的攝取上著手,在此提供超有效的「順暢」祕方。

我習慣上會在床頭放瓶500㏄的海洋深層水,起床後,先喝下150㏄。剩下的350㏄再加一包纖維、竹炭微粒、100㏄有機蔬果汁、50㏄發酵高麗菜汁及5㏄的海鎂,搖晃後靜置十分鐘,讓纖維與水分充分融合,成為潤滑的粥狀液,再慢慢喝完。若手邊素材不夠,也可將纖維直接倒入400~500㏄的飲水中,同樣搖晃後靜置十分鐘再飲用。

早餐食用水果優格或者三合一芽菜加兩種水果做成的沙拉。沙拉上的淋醬,為一顆葡萄柚搾汁,再加上少許蘋果醋及亞麻仁油,若是覺得有點寒冷,就會再加上一碗黑糖薑紅茶或50℃溫熱的布魯士根菜汁。

吃完早餐後,感覺有點便意就去上廁所。便便前後順便做腹式按摩,以促進排泄更完全。

很多人抱怨說喝纖維無法改善便祕,甚至會產生腹脹不適。我發現他們喝纖維的方法錯誤。一般人喝纖維的習慣是,稍微攪拌一下就一口灌下,結果, 剛剛所喝下的纖維,在腸胃道內發揮不了效用。因為水份流動速度較纖維 快,如果將腸道比喻為跑道,那麼,水就是跑在前頭,纖維落後水份一大截,卡在腸道上,造成腹脹。

外食盛行的現代飲食習慣,使人們纖維的攝取量明顯不足,因此便祕腹脹的人特別多,也使大腸癌的罹患人數逐年攀升。其實,纖維的目的與作用並非只限於幫助排便,還能吸附腸內的毒素,杜絕毒素隨著門靜脈進入肝臟,造成肝臟的負擔。大部分大腸癌的病例,常常會演變成肝癌,就是這個道理。因此,纖維在解毒與排毒上扮重要的角色。

※延伸閱讀》
‧不用刀的手術/布魯士根菜汁 史上最簡單的完美健康配方!
‧不用刀的手術/布魯士根菜汁是什麼﹖達人教你簡單自製DIY
‧不用刀的手術/讓排便暢通的健康早餐DIY 纖維攝取不可少
‧不用刀的手術/布魯根菜汁的健康斷食窈窕撇步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UDN健康醫藥】
印刷平
 
文章: 1652
註冊時間: 週二 2月 03, 2009 10:50 am

一周未解便 少女腸道險爆裂

文章三重泥水工 » 週一 1月 24, 2011 7:39 pm

一周未解便 少女腸道險爆裂
2011年 01月24日 蘋果日報 【沈能元╱台北報導】一名十五歲少女不愛吃蔬果、長期便秘,日前更連續一周未解便,三天吃不下東西,就醫才發現罹患毒性巨結腸症,腸道因糞便堆積,直徑已漲大至原先的五倍大,險些引發腸爆裂。醫師表示,一旦發生腸爆裂,可能誘發敗血症死亡,提醒嚴重便秘者,應積極就醫。

撐大了5倍
收治病例的新竹國泰醫院感染科主任盧英仁說,少女就醫時稱腹痛,X光檢查後,發現腸道充滿糞便,原該直徑一點五公分的腸道,已被撐至七點五公分大,再不就醫,恐腸爆裂,所幸在用藥、灌腸後,少女總算排便,化解因腸爆裂失血、甚至引發敗血症的危機。

應多吃蔬果
盧英仁表示,毒性巨結腸症部分成因與便秘有關,患者因宿便陳積,致腸道被撐大,主要症狀有腹痛、食慾差等。而少女指自己平日只吃肉、不吃蔬果,發病前平均每五天解一次便。
書田診所小兒科主任潘俊伸表示,解大便次數應為一天一次或二天一次,但許多兒童與青少年愛吃肉類、油炸品,導致便秘,建議家長應培養孩子多吃蔬果習慣,以免因便秘帶來致命危機

預防便秘 注意事項
◎適度運動、多喝水
◎多吃高纖五穀雜糧與蔬果,如糙米飯、雜糧麵包、柳丁等,少精緻食品
◎勿強忍便意,最好養成每天早餐後或晚餐後排便習慣
◎有腹脹、排便不順時,用指腹或手掌在肚臍周圍從內向外,以順時鐘畫圓按摩,促進腸胃道蠕動
◎若逾3天未排便建議就醫,以免過多糞便累積腸道,造成毒性巨結腸症
資料來源:盧英仁醫師、潘俊伸醫師、《蘋果》資料室
三重泥水工
 
文章: 544
註冊時間: 週五 4月 03, 2009 8:10 am
來自: China

下一頁

回到 天天五蔬果運動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5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