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啟銘專欄-這不是反商,什麼是反商?

版主: 台灣之聲

尹啟銘專欄-這不是反商,什麼是反商?

文章司法革命會 » 週四 11月 20, 2014 12:32 am

尹啟銘專欄-這不是反商,什麼是反商?
2014年11月19日 中國時報
尹啟銘

中、韓共同宣布其FTA談判結束之後,台灣產業界幾是哀鴻遍野。11日《自由時報》報導訪問數個產業的反應,僅玻璃業者表示,該公司銷大陸產品多在當地生產,影響不大。證諸根留台灣企業是憂心如焚,外移大陸者反是心如止水,該報和在野黨長期反ECFA相關協議,與嚴懲企業根留台灣並無二致。蔡英文於「公民經濟會議」表示,民進黨不反商,惟該黨之作為和反商又有何不同?

13日該報復引用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等資訊業者的話指稱:以半導體、PC產業而言,台灣已經免關稅,影響性相對較小。沒錯,台灣和大陸都是「資訊科技協定(ITA)」的簽約成員,彼此資訊科技產品可享免關稅,但是其他產品仍要繳關稅,這些絕大多數是傳統產業、中小企業;既然免關稅可讓產業受影響較小,ECFA的目的在此,為何該報和在野黨還要一味反對?

《自由時報》14日續稱:ECFA無效,台灣在大陸市占一路退。其實,兩岸ECFA於2010年簽署,2011年開始分3年降關稅,2011~2013年ECFA早收清單貨品出口至大陸年成長率為10.2%、3.3%、10.6%,皆高於當年對大陸總出口成長率9.1%、(-)3.9%、1.3%,足見早收清單已發揮效益。但我方早收清單貨品僅539項,占總關稅項目7%,占我出口大陸總額亦只16%,帶動總體出口成長的力道有限,這就是要加速完成ECFA相關協議的道理所在。該報和在野黨卡住服貿、貨貿協議,卻責怪對大陸市占衰退,不就是彼等一貫的無賴行徑!

中韓FTA對台灣之所以造成嚴重衝擊,主要原因當然是:大陸是台、韓最主要出口市場、彼此是主要競爭對手、大陸進口關稅偏高等。2013年南韓對大陸出口依存度26%,台灣為27%,可說是不相上下。另外,台灣和南韓產業結構相近,彼此出口重疊度高達7~8成,是頭碰頭的競爭。更重要的,2013年大陸非農產品平均關稅達9%,進口障礙高,中韓FTA取得對大陸出口免關稅待遇,大幅提升南韓出口產業競爭力的效果自是不言可喻。

其次,中韓FTA是一步到位、全面性的協定,除貨品貿易,還包括服務業,例如金融、電腦、通信等。當前大陸內需快速增長,同時帶動工業及服務業成長,僅商業服務一項其2013年貿易逆差就高達1,220億美元,因此外國對大陸投資產生位移。2006年外商對大陸直接投資中,製造業占64%,2013年降至39%;製造業占我政府核准對大陸投資,亦同時從87%降到56%。由於中韓FTA對台灣是全面影響,服貿協議的重要性不亞於貨貿,所謂中韓FTA生效會衝擊8大產業、降低台灣GDP0.5%,那是過於低估該協定的威力半徑。

依據南韓研究,中韓FTA生效5年後,南韓GDP增長0.95~1.25%,10年後增加2.28~3.04%;另FTA生效後至關稅完全降為零,雙方交易量會比剛生效時增加56%,足見該協定將替南韓帶來重大效益。

前述效益之外,相較於美韓、歐韓FTA,中韓FTA對南韓更具策略性的意義。大陸是南韓最大出口市場,去年對大陸出口1,460億美元,是對美、歐、日出口的總和;其次,中國大陸與南韓地理位置最近,具有美、歐無法相比的優勢;再者,大陸平均關稅稅率是美、歐的2~3倍,每年關稅減免估計54.4億美元,是歐韓FTA的3.9倍,美韓FTA的5.8倍。最後,中韓FTA提供了南韓對大陸由「出口轉內銷」的契機。

南韓目前對大陸出口中高達48%屬於加工貿易類型,提供在大陸企業加工出口所需的中間原物料和零組件,大部分可享免稅優惠。但是2005年至2012年,大陸加工貿易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由55%減為42%,加工貿易進口占總進口則由42%降至27%,顯示內需消費市場擴大、本土企業崛起,以及加工貿易走下坡。因應大陸產經結構的改變,南韓的策略是瞄準廣大內需市場;面對本土企業競爭和大陸高關稅保護,中韓FTA適時給了南韓有力的利器。

相較南韓政府四處開疆闢土,台灣的在野黨還在視中韓FTA是馬政府恐嚇牌,《自由時報》及部分學者仍在掩飾該協定對台灣的衝擊,無視產業界恐慌,彼等若不是7月半的鴨仔不知死活,其目的應就是在迫使產業外移、陷台灣經濟於沉淪。(作者為前經
司法革命會
 
文章: 4525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30, 2008 6:14 pm

回到 台灣之聲私(輸)法院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2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