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俞宏/光用看的 就能提升司法信賴?

版主: 台灣之聲

周俞宏/光用看的 就能提升司法信賴?

文章台灣之聲 » 週二 3月 18, 2014 9:35 pm

周俞宏/光用看的 就能提升司法信賴?
日前洪仲丘遭凌虐致死案宣判後,因判決結果不如預期,社會各界齊聲呼籲導入人民參與審判制度來監督司法。其實,這種呼聲並不是新聞,早在九十九年間因陸續發生司法官集體貪瀆、性侵案件量刑不當等事件,民間社會對司法極度不滿,導致兩位司法首長同時下台,嗣後司法院正、副院長賴浩敏及蘇永欽提著改革司法的解方上台,就任第一步即宣示推動融入國民法律感情的「觀審制」,希望透過人民參與審判方式來重新挽回司法公信。
從世界各國的作法來看,透過人民參與審判來提升司法信賴,雖非舉世皆然,但基於「國民主權」與「司法民主化」的想法,越來越多國家都逐漸採行類似的制度,以拉近人民與司法的距離。其中除了歐、美等國家外,我們的亞洲鄰國日本、南韓,甚至中國,都相繼導入此一制度。
人民參與審判制度所追求的司法民主化及提升司法信賴的目標,想法上雖大致雷同,但實際運作模式卻不盡相同。例如採行「陪審制」的英美法系國家,是由陪審員職掌犯罪事實的認定,再由職業法官進行量刑;採用「參審制」的歐陸法系,則由職業法官與公民法官共同認定被告是否構成犯罪,並據以量刑。
據司法院長賴浩敏就任前在立法院的談話,司法院捨棄前述兩大法系的制度,提出舉世罕見的「觀審制」的主要理由,在於「參審制」與「陪審制」變動很大,且各方有違憲的質疑,因此提出「觀審制」作為過渡時期制度,希望減少推動上的阻礙。但「觀審制」只讓人民有「表意權」,沒有「表決權」的作法,推出以來備受各方抵制,甚至被反對學者譏為「只給你看、不讓你判」的花瓶制度。
司法制度何去何從 未被認真看待
司法制度如何運作才會健全,是一個必須嚴肅思考的問題。我國承襲歐陸法系制度,司法運作向來交由嚴格考選、專業培養的法律人掌理,這是由於法律屬於專業學科,沒有長時間的研究與訓練,難以全盤掌握與理解。但法律人過度講究法條文義與邏輯推演,到最後容易流於在文字與細節上打轉,有時難以符合人民的法感情。此外,採用純職業法官審判的制度也容易造成人民的疏離感,認為司法與己無關,甚至當成是另一個社會或世界。這樣不健康的發展,後果當然就是以犧牲司法公信力收場。
近年來發生的幾個重大司法事件,讓我們擔憂台灣正往這個不健康的道路前進,加上台灣過去長年處於威權統治之下,司法獨立性不被信任,司法人員在操守上又屢爆醜聞,更加深人民對司法的不信賴。司法院為突破此一困局,雖自八十一年起,陸續擬具《刑事參審試行條例》、《國民參審試行條例》等草案,明確提出「參審制」的構想,希望透過人民參審來緩和過度僵化的法律操作,並監督法官正確適用法律,防杜司法人員貪污舞弊。可惜國內長期因政治立場不同而惡鬥,對司法制度的長遠規劃也漠不關心,「參審制」草案最終被以「有違憲爭議」等理由擱置一旁。
人民的憤怒成為改革契機
賴院長就任後,傾注各方資源推動「觀審制」,除了到處強力宣傳外,並在士林、嘉義兩地舉辦模擬法庭,終使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的推動有所進展。這個突破性的發展,無法斷言是推動策略上正確,或是人民對司法的不滿已達頂點,至少在洪仲丘案宣判後,朝野各黨罕見立場一致希望引進人民參與審判。但有趣的是,這次主客易位,立法院、在野黨、學者與民間團體紛紛提出「陪審制」、「參審制」等構想,非但不見「違憲」質疑,反而同聲批判司法院的「觀審制」過於被動消極,是保守敷衍的假改革。
人民對司法的不滿情緒,間接促成了改革的共識,現在人民參與審判已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尤其賴院長上台前所擔憂的「違憲爭議」等障礙,已因時空背景不同而不復存在,推動人民參與審判的各方條件趨於成熟,以「觀審制」作為過渡制度,顯無必要,再強推「觀審制」,除了浪費公帑,更延誤了改革時機。
平心而論,「觀審制」確實不能算是真正的改革,因為司法仍然全權交由職業法官操作。這一本質,並未因加入「觀審員」而改變,更由於「觀審員」只能表達意見,是否採納悉聽法官定奪,人民的法感情不能直接落實在判決結果上,也無法監督法官正確適用法律,與司法的疏離感依舊,可預見難以解決當前的司法沉痾。期盼司法院正視「過渡條件」已不存在的現實,著手規劃讓人民有實質決定權的人民參與審判制度,終結「觀審制」的過渡期,讓它以成功引導議題之姿退場,千萬別淪為阻礙改革契機的絆腳石。
周俞宏:嘉義地方法院法官
2014年3月17日 自由時報
台灣之聲
 
文章: 958
註冊時間: 週四 3月 22, 2007 3:04 pm

回到 台灣之聲私(輸)法院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37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