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冲內閣的決策危機

版主: 台灣之聲

陳冲內閣的決策危機

文章司法革命會 » 週四 5月 03, 2012 11:32 pm

王健壯:陳冲內閣的決策危機

【聯合報╱王健壯】 2012.04.29 01:56 am


改革之所以困難,難在推動改革的人如果不得其法,立意再好的改革也可能遭受反彈,甚至最後以失敗收場,證所稅復徵的決策模式就是一個例子。

台灣賦稅結構長期扭曲,早已眾所皆知,再加上過去幾年政府首長又迷信降稅可救經濟,更讓財政問題日益惡化,即使是財稅門外漢也都知道,租稅改革勢在必行,課徵資本利得稅更應列為改革首要之務;劉憶如接任財長後即決定復徵證所稅,就屬於應為當為的改革。

但即使應為當為,卻不代表改革就一定成功,「如何為」才是改革的成敗關鍵。劉憶如如果能記取歷史教訓,在「如何為」的方法論上多下點工夫,改革之路也許就不會像現在這樣的坎坷難行。

但她現在的處境卻是處處受阻:她的內閣同僚跟她不同調,財政健全小組的成員對她有意見,執政黨立委準備杯葛她,既得利益者大反彈,連行政院長最後也決定修改她的方案,讓她的稅改方案被人譏諷是四不像,其結果可以想見將達不到增加稅收的目的,也很難贏得租稅正義的美名。

如果劉憶如當初能擬定一個「如何為」的三階段決策步驟,首先匿名公布一分台灣所得前一千大的排行榜,以及他們的繳稅比率,來證明愈有錢的人其實繳稅愈低的假設;其次再作大型民調,調查多數民意傾向哪一種稅制應該調整,讓稅改從是非題變成選擇題;最後再依民調擬定具體的改革方案,其結果即使內閣阻力、民意反彈以及國會杯葛不能全面化解,但起碼不會讓她四面受敵、步步受阻。

改革必須要有民意當後盾,公布一千大所得與繳稅排行,雖有民粹動員之嫌,但租稅改革本來就是在百分之一與百分之九十九之間作選擇,課徵資本利得如果不能挾沛然莫之能禦的民意而行,其結果必然是讓那群百分之一的人有左右決策的可乘之機,劉憶如現在面臨的處境正是如此,不但百分之一的人反對她,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也未表態支持,讓她變成了孤軍。

復徵證所稅決策過程中暴露的另一個決策危機,乃是閣揆的角色。劉憶如之所以變成孤軍,很明顯是因為陳冲未全力挺她,如果陳冲挺她,劉憶如的部版方案就不會在宣布後被政務委員二度審查,不會提報到總統府「廷議」而決,也不會被行政院會大幅修改,更不會在院會通過後還決定緩送立法院審議。

陳冲之所以決定院版方案緩送立院,可以想見他對復徵證所稅仍有疑慮,並且擔心即使是院版也過不了國會的關卡。但閣揆對內閣決議缺乏信心卻是權力怯懦的表現,既無信心,何不在內閣決策過程中即封殺閣員所提方案,又何必作出決議?既作出決議,又何懼國會杯葛而將方案留中不發?更何況,天底下哪有在內閣已作決策後,再要求閣員先溝通再送案的道理?緩送代表什麼意思,老謀深算的立委豈有不懂之理?劉憶如即使拚了老命,也註定難收溝通之效。

陳冲內閣中有許多頭角崢嶸之輩,他們既非貓頭鷹,也非法國狼,而是Isaiah Berlin筆下的狐狸與刺蝟,陳冲如果不能對內閣決策領而御之,動輒讓這些閣員感嘆閣中無人相挺,甚至讓他們感覺像歧路亡羊,內閣即使濟濟多士,也將無濟於改革,並且很可能造成閣揆與閣員雙輸的結果;復徵證所稅的決策模式足以為陳內閣戒。


【2012/04/29 聯合報】@ http://udn.com/
司法革命會
 
文章: 4525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30, 2008 6:14 pm

眾叛親離的決策過程

文章司法革命會 » 週四 5月 03, 2012 11:33 pm

眾叛親離的決策過程

【聯合報╱社論】 2012.05.03 01:53 am


正如馬總統所說,任何決策都是利弊互見;因而,電價「一次漲足」或「分段調漲」,亦可見仁見智。現在問題鬧到這步田地,其實不在最後選擇了何種方案,而是馬政府的整個決策過程,太過搖擺反覆,亂無章法,簡直可用恐怖二字形容。

天下豈容有如此荒唐的決策過程?電價上漲一案,天翻地覆地鬧了幾個月,甚至在三星期前已決定五月十五日為啟動日,新的電價表也已公布;在此期間,電價未漲,百物已漲,議論沸騰。而正當啟動日已進入倒數計時之際,社會似已亦有「伸頭一刀/縮頭一刀」的心理準備,竟爾突然傳出中樞「五人小組」中有人翻案,次日即由總統連夜召開記者會宣布「分三階段調漲」。

正如昨日黑白集所論,馬政府宣布五月十五日「一次漲足」之時,其實「分段調漲」的另案業已經過評比;當時採定「一次漲足」,對社會說什麼節能減碳、激勵企業提升競爭力、使用者付費、不可用稅金補貼、台電會破產,種種大道理說得天花亂墜、頭頭是道;馬總統甚至說「鋼盔準備好了」,儼然展現了「長痛不如短痛」的決心。

當此之際,社會固然深感痛苦、陷入混亂,但亦有瞻顧深遠者認為,這畢竟是三尺之冰,早晚皆須解凍,既然主政者有「魄力」,決定闖過這個生死門,那麼朝野就當共體時艱、共度難關吧!然而,馬政府為「一次漲足」所作種種辯解言猶在耳之際,詎料他自己卻翻了盤,隨著端出「分段調漲」的新案,話鋒一轉,馬總統改口說「絕對會關心民意走向」、「不會以傲慢面對人民!」這豈不是自批其頰?彷彿承認一天以前整個政府是「以傲慢面對人民」!

這個一百八十度的轉彎,除了留下早已哄抬亂漲的物價,政府與民間廣泛對立的傷害亦已造成,而政府內部五人小組也各持異志,最後連認為應當支持政府「魄力」共體時艱的鐵桿支持者亦覺得受到愚弄。這樣的決策,豈不是眾叛親離?

馬政府這種「父子騎驢」的決策樣態幾乎已經成為宿疾沉痾。去年在大選前的老農津貼風潮即是顯例,馬政府原本堅持依公式調加三一六元,謂為制度化;後來,鋼盔落地,又改口稱加一千元。在這個反覆變化期間,「老農」覺得這些皆是應得,卻使支持「制度化」者,形同被馬英九狠狠地洗臉。這種既無能說服反對者,又無力回應支持者的政府,如何不使「眾叛」?又如何不令「親離」?

電價新案,三階段調漲,前兩階段會不會引爆兩次漲風,尚未可知,而所謂的「第三階段」則恐怕其實只是「減漲二○%」的飾詞;台電估計依新案今年虧損將達七百億,照樣將由稅金補貼;試問:馬總統原先究竟是因「傲慢」而採定「一次漲足」?抑或如今只是「怕被指為傲慢」而改採「分段調漲」?而既採「分段調漲」,即不啻坐視那些不具競爭力的企業,仰賴全民支撐的幾趴電費補貼來維持其「微利」及生存,他們不是憑本事賺利潤,而是賺了補貼的電費,這難道是矢口宣示改革的馬政府的本意?

退一步言,如果馬政府的本意如此,其實自始即可主張緩漲、分段漲,甚至凍漲,只須將事態的最後爆炸點拖過二○一六即可。倘係如此,至少即可早早做出「降低漲幅/分段調漲」的決策,大可不必像如今這樣,將決策過程的顢頇反覆變成加諸國人的社會成本,亦不必讓社會來承擔決策體制內部歧見的顛倒與反覆。畢竟,此次顛倒反覆如果捧紅了蕭萬長與王金平,卻是弄灰了馬英九,難道沒有其他的方法能教政府不出這種醜?

如今,整個議論似乎造成了「是馬英九要漲價」的印象,而馬英九也好像往自己身上攬,彷彿他可以對電力漲價叫停。其實,電價不是白吃的午餐,不漲價,就一定要用稅金補貼;如果馬英九仍然要走回這條老路,補貼就是了,又何必鬧出「眾叛親離」這麼大的動靜?


【2012/05/03 聯合報】@ http://udn.com/
司法革命會
 
文章: 4525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30, 2008 6:14 pm


回到 台灣之聲私(輸)法院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11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