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保額不低於收入10倍

推廣「保障找保險,存款找銀行」的正確保險觀念。

版主: 台灣之聲

拒絕保險業務員推銷的4大心法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5月 17, 2012 6:52 pm

我是有錢人-迷思135》拒絕保險業務員推銷的4大心法(上)

‧李雪雯
機率只是一個統計數字,只代表它「可能發生」,並不表示它「一定會發生」。所以保戶所能做的,只是用那少少的錢,去控制一個機率不是很高,但損害卻可能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風險,這樣就夠了。

有一位年輕朋友帶著滿臉困惑來問筆者:該怎樣才能避免被業務員「洗腦」,進而購買太多保單?因為他說:當業務員開出一堆保單建議書,並逐一介紹時,都會強調每一張保單的重要性與「不可取代性」。

總而言之,就是每一張保單都很重要,也都應該買。如果他不買,就好像他不關心家庭,也不注重自己的風險,弄得他覺得自己好像真的是置身於非常恐怖的風險境地,非得全買了這些保單才能安心。

但問題是:保險業務員所建議的保單,年繳保費至少都是5、6萬元以上,他一個月的薪水才不過3萬元初頭。如果照單全買,不要說會影響正常生活會受到影響,更別提沒有餘錢可以進行正常的財富累積了。

這的確是一個許多人所面臨到的問題,筆者想藉著這個機會,與各位讀者共同討論一下這個嚴肅而必須認真對待的話題。以下是筆者歸納整理出的重要原則。

一、以預算做嚴格把關,才不會多買了超過能力負擔的保單。比較常用而合理的標準,就是保險業常說的雙十原則」─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保費則是年收入的1/10。

這個數字是由國外引進國內的。據說,根據國外的調查顯示,當親人身故之後,心理創傷大約需要經過10年的時間才能修復。在這段期間內,生存者因為無心思維工作,以便維持原來的收入水準,所以必須仰賴保險金來過生活。

至於1/10的數字考量,則主要是考量每個人的收入有限,但是支出項目卻非常眾多。所以所繳保費必須控制在一定的水準之下,才不會因此排擠了其他重要支出。

不過,源自國外的保險機制與商品,到了國內卻不見得「照本宣科」。以計算保費上為例,國內多數都改成了:「家中主要經濟來源者身故後,家庭成員每年生活費乘以子女長大成人年數」,加上「所有子女從小到大學教育金」。如果有房屋貸款的話,則再加上此一數字。

至於保費的購買參考標準,則沒有哪位業務員會願意幫客戶控制在1/10的水準。以筆者幫許多朋友所看的保單建議書為例,就算是月薪才3萬元的25歲年輕人,業務員推薦的保單建議書,年繳保費沒有一個是低於5萬元的。

筆者認為,提供這樣一份保單建議書,給月薪才不過3萬元的社會新鮮人,那是很荒謬的事,因為以年繳保費5萬元為例,等於每月保費支出就要近4500多元。假使月薪只有3萬元,在大台北地區生活最節省的食宿費用,至少也要2萬到2萬5000元,這還不包括其餘開銷呢。

要知道年輕人最大的弱勢雖然是「現階段收入不多」,但是卻應該在最具學習力的這段期間,透過不同的進修、學習,以及人際關係的增強〈自我投資〉,厚植個人實力,才能在未來更加發光、發熱。

除此之外,財富的投資也不容忽視。因為年輕人更可以透過「年輕」的最大優勢,用時間換取空間〈財富金額的多寡〉。如果年輕人不趁此機會提早定期定額投資,不但所累積的財富較少,每一期必須投入的本金也要比較高。

所以,在避免排擠到更重要的投資上,筆者強烈建議,特別是30歲以下年輕人,年繳保費最好控制在年收入的1/10,或2萬4000元〈至少保戶所繳的保費,都具有免稅的優惠〉較低者。只不過年輕人唯一該牢記的是:多出來的預算並不是去大肆消費,而是做以上最有利自己的投資。

筆者認為,假設年輕人不是銜著金湯匙或銀湯匙出生的人,保險業務員推薦的保單組合卻超出以上1/10或2萬4000元的標準,讀者真的要好好考慮這個業務員,是為了保戶好,還是他自己的佣金?

沒錯,每個人都會儘最大的努力,保護自己最親愛的家人。但是若要論身負的責任〈不論是對父母的養育之恩,還是對妻小的未來生活〉,也該同時惦惦自己的財務實力。

當所有專家都認為「負債大於資產」是不理性的行為之際,將有限收入中的很大一筆金額,投入到「可能只有萬分之一機會」的保險當中,筆者也同樣認為這是不理性的。光靠一股衝動,只是讓自己落入財務困難的窘境而已,最後一樣無法肩負起原有的責任。

事實上,機率只是一個統計數字,只代表它「可能發生」,並不表示它「一定會發生」。所以保戶所能做的,只是用那少少的錢,去控制一個機率不是很高,但損害卻可能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風險,這樣就夠了。

此外,讀者也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全天下任何風險都可以透過保險移轉〈此一部分將會在「原則四」進一步說明〉。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將自己的大部分所得,全都放在不會有更多收益的保險上頭。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reply_list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拒絕保險業務員推銷的4大心法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5月 17, 2012 7:03 pm

我是有錢人-迷思136》拒絕保險業務員推銷的4大心法(中)

‧李雪雯
保戶在購買保單時,應該遵守「先短後長、先少後多、先必要後重要」的原則。因此,壽險優於健康醫療險。而在壽險當中,意外與定期險優於終身壽險;住院醫療險中,實支實付又優於日額...

二、不要吝於嚐試一些更適合現階段需求,而保費預算也較低的商品。事實上,讀者如果能了解各種保險的意義與保障範圍,也比較不會被業務員牽著鼻子走。

以保障身故、全殘的壽險為例,就有終身壽險、定期壽險、減額型定期壽險、意外險四種〈還有一種「家用保障型」定期壽險,給付方式類似於減額型定期壽險,但是業務員推的人更少〉,但這四種都有不同的保障意含。

終身壽險最重要的功能,是在於「身故後喪葬費用的補貼」〈儘管有許多業務員,強調它的「節稅」功能,但是筆者認為,如果資產不多的中產階級,或是還年輕的人,談節稅根本就是不切實際。況且,要論節稅的管道與工具,保險既不是唯一,也不是最佳。因此,終身壽險最好回歸到它「任何時候都有保障」的本質〉;意外險則只在「因意外所造成的身故或殘廢〈從全殘到六級殘廢均包括在內〉的理賠」。

至於意外險與定期壽險都是保費預算不多,卻希望在短期間內增加保額的重要工具;保障金額與房貸償還金額同步減少的減額型定期壽險,則適合房貸族購買,避免家人可能因為繳不起房貸而面臨「掃地出門」風險。所以在壽險這一塊,最好能買終身壽險,如果買不到,可以退而求其次,購買未來可以轉換成終身壽險的定期壽險,再搭配拉高保障的意外險

這也是筆者上一篇特別提到的「用預算來買保單」的主要概念。假使同樣購買100萬元的保障,25歲男性只單買終身壽險的年繳保費是2萬多元〈每月要繳2000元左右〉。

但是,如果一半買終身壽險,一半買定期壽險附約,年繳保費就可以降到1 萬3000多元〈每月繳1000多元〉。又如果購買終身壽險40萬元,定期與意外險附約各30萬元,年繳保費又可降到1萬左右〈每月繳費才不過900元左右〉。

所以,不是預算多,才能將保障買滿滿;也不是說預算降低一些,保障就買不夠;更不能說保險就那麼一種可以買,其他完全都不必碰,箇中的重點就在於依個人的需求、預算,做整體的搭配〈所以,保費要控制在月收入1/10,非不能為,恐怕是許多人「不為」矣〉。

當然筆者不忘在此提醒:意外險雖是人壽保險的一種,也是預算不多,短期大幅拉高保障的替代品,但絕不能成為身故、全殘保障的主力商品〈至於怎麼搭配,受限於本文的篇幅,筆者將另文解說〉。

當然,不同商品都有其適用範圍,保險也不是買了就可以一輩子適用。所以,當自己覺得保障範圍擴大時,也應該隨時加以調整,才能達到「用最少的保費,發揮最大保障」的功能與目標

三、先短後長、先少後多、先必要後重要。所謂「先短而長」,指的就是「先解決當下最急迫而必要的風險,等行有餘力,再考慮未來有可能會發生的風險缺口。

筆者常常看到業務員幫客戶所擬的保單,只要是自家公司有賣的商品〈老實說,這些業務員會推的商品,都是佣金較高的商品〉,不管保戶是否需要,總是會想辦法擠入建議書上。同時,也會找出許多說法,告訴保戶「必買」的各種理由。

接著下來,就是雙方的「就地還價」的攻防戰─業務員再把金額都減少一點,或是刪除保戶堅持不買的項目。老實說,這樣「雙方都退一步的妥協結果」,已經超過了購買保險最初應該有意義了。

舉例來說,有的保險業務員在規劃保單時,很早就將未來退休〈包括終身醫療、長期看護或以照顧退休生活,或籌措子女教育基金為主的儲蓄險〉的問題,先列在保單清單中。卻常常是花了很多的預算在這些保單上,真正身故或全殘時的壽險保障卻可能照顧不到了。

而當現階段身故、全殘的風險都未照顧完全,就想著日後老了之後的退休生活。這就好像是「讓一個還不會走路的小孩,先從跑路開始一樣」,完全沒有考慮到:買保險也是有階段性的。

因為每個人的預算,以及不同時期的責任大小、輕重緩急都不一樣,如何能讓保險「一次到位」?所以筆者認為,除非保戶非常有錢〈不過弔詭的是:有錢人其實也沒有買保險的必要〉,否則保戶在購買保單時,都要面臨「誰先誰後」的取捨。

而其中的原則是:壽險優於醫療險,重大疾病險優於癌症險〈理論上是如此,因為癌症是包含在重大疾病的七大給付項目之一,但是因為國內重大疾病險多數都是與壽險結合的主約,再加上保費都非常貴,所以實務上可能並非如此〉;實支實付優於日額。

其中,壽險優於醫療險的主要原因,在於壽險的必要性優於重要,如果連命都沒了,還談什麼住院醫療呢?特別是當自己只有一筆錢,只能買一張保單時,那當然是以壽險為最優先才對。

此外,保戶一旦先有了壽險主約的保單,日後可以再附加其他險種。所以,壽險保單對保戶來說,等於也是這個人一生中,最優先購買的保單。其他的保單,再依據個人預算多寡與急迫性,逐步增購。

而在購買時,不論是保額或是保費,也都應該遵守「先少後多」的原則。以購買保額為例,如果預算買不了「照顧妻小未來20年的生活費」,就只能將標準降到「能照顧妻小未來10年或15年生活」。

至於保費,也應該在同樣保障額度下,選擇年繳保費較低,且符合「在年收入1/10」的標準。筆者還是那句老話:保障不是買多了才好,也不是花最多錢換來的保障,才會比較多。

如果能從保險上節省下一些錢,放在其他更有意義的事物上,人生不是會更圓滿嗎?就算其他地方不需要用到這筆預算,但如果能用同樣一筆錢,買到更多保障,不是能讓金錢發揮的效用更強嗎?

以壽險保單為例,定期壽險就比終身壽險便宜,而意外險又較定期壽險便宜;住院醫療險當中,實支實付〈限額〉型保單,就要比日額給付〈定額〉型保單要便宜…。事實上,保戶都一定能選擇到「退而求其次」,但是同樣能在現階段,提供足夠保障的保單組合。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T_ID=72236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拒絕保險業務員推銷的4大心法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5月 17, 2012 7:07 pm

我是有錢人-迷思137》拒絕保險業務員推銷的4大心法(下)

‧李雪雯
壽險可以先買,每年一次的保單體檢也必要的。不過,其他附加險種是否要一次購足,卻有很大的商榷空間。儘管年輕的保費比較便宜,身體狀況也不容易被拒保,但是,讀者卻不一定要在一次與業務員的對談中,就搶著將所有保單買滿。

四、既然保險不是萬能,不能移轉所有風險,就不要想「一次購足」,或是「買到能力極限」。不要想移轉所有風險的理由是:風險機率雖然不小,但也並非每個人所想的那麼大。

而如果讀者想每一件風險,都透過保險來移轉,不是成本非常昂貴,就是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商品。因為保險的用途只是分攤保戶部分的損失而已,並不是全部。

不過,根據筆者與許多購買保險者接觸後的經驗中發現:他們不是對風險反應過度,就是太過於相信保險的功能。所以他們不是對自己可能發生的風險異常焦慮,總認為保單買得還不過夠多,保障金額還是不足〈事實上,這些人通常都沒有去仔細思考,問題並不是出於「保障不足」,而是他們在買保單時欠缺效率─不是保費放錯了商品,就是沒有用對方法,以最少的錢,購買到更高的保障〉;要不就是覺得買了張保單,自此就可以高枕無憂。事實上,這樣「太過」與「不及」的觀念,對保戶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筆者想再次重申:由於機率只是一個統計數字,只代表它「可能發生」,並不表示它「一定會發生」。而保戶所能做的,只是用那少少的錢,去控制一個機率不是很高,但損害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風險,因為人們對於風險的防範,到目前為止,也還不能做到100%的移轉與避免。

因為保戶想要移轉所有風險的成本,結果不是非常昂貴,就是市場上根本沒有這樣的商品在賣。從下圖就可以知道,保險公司都是營利事業,絕不會做虧本的事。

所以,保險公司只有在「損失小〈雖然發生頻率高,卻可以在「每個人都繳費,但不是每個人都一定會發生」的前提下理賠,不用保險公司出一毛錢〉,與「保戶願意購買」的前期下,推出兩相符合的保單。

至於具有「買了保險,就什麼都保」觀念的人,筆者認為,他不是太過理想,就是太過天真。筆者想舉親自調查過的各家住院醫療險保單為例:在同一類型保單中,每一家保險公司都會拿出一些數據,說明自家商品的優勢所在。

而比較的項目,從同性別、年齡的年繳保費較低,到給付項目較多,以至於單項給付的優點…,目的就是讓保戶能相信:這張保單是市場上最優,保障最多的商品。

果真如此嗎?其實也未必。因為就筆者的調查,根本沒有一張是同時具有「保障項目最多」、「給付比例最高」、「保費又最低」優勢的保單。而以住院醫療險中普遍包括的「手術保險金」為例,各家公司在給付項目與比例上,也各有不同。

細心的讀者仔細加以比較,就會發現以下的事實:假設甲公司A手術上的給付比例,比乙公司為低;就可能會在B手術上的給付比例,高出乙公司;假設甲公司在A與B上,都高於乙公司,那甲公司的保費一定會高於乙公司。由於羊毛出在羊身上,所以保戶根本不要想佔到保險公司便宜。

除了保戶佔不了保險公司便宜之外,也不用太相信業務員所推薦的超級最佳保單。理由就在於:由於甲、乙兩公司保單的給付項目與比例都有差異,保戶能預期自己未來一定會進行A手術,而不會動到B手術,然後覺得自己買到甲公司的保單,就一定不會後悔?

特別在醫療技術日新月異之下,許多新式的醫療手術等,都不可能列在所有舊保單的契約條款中。所以,保戶仍會隨時曝露在許多新的不確定風險之下。保戶就算要補強,也只能透過日後的加買新保單動作。但效果也只是局部,一樣無法全面涵蓋。

所以筆者認為,壽險可以先買,每年一次的保單體檢也必要的。不過,其他附加險種是否要一次購足,卻有很大的商榷空間。儘管年輕的保費比較便宜,身體狀況也不容易被拒保,但是,讀者卻不一定要在一次與業務員的對談中,就搶著將所有保單買滿。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T_ID=73184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新婚夫妻理財 訂目標少抱怨

文章老實人 » 週五 5月 18, 2012 4:26 pm

新婚夫妻理財 訂目標少抱怨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列印本頁 15:55:00
理財達人系列報導(22)(中央社記者簡莉庭台北18日電)談錢傷感情,新婚夫妻不談錢更傷感情。結了婚,什麼時候買房子?什麼時候生孩子?如何理財?理財專家夏韻芬說,新婚夫妻理財最重要的是設定目標,然後訂計畫。

對新婚夫妻來說,家庭理財不只是一個人的事情。出版過許多理財書籍的廣播節目主持人夏韻芬說,凡事扯到金錢就很容易吵架,因此,記帳尤其重要。有些月份會有額外的支出,像是所得稅、房屋稅等,記帳要記一整年,再除以12個月,才是每個月的收支

她說,新婚夫妻雙方對金錢、生活等有共同價值觀後,下一步就是「計畫」。

夏韻芬說,新婚夫妻擬定理財計畫應該有先後順序,「結婚後先存錢買房,再生小孩,再來才是買車。」她建議千萬別先買車,因為買車是將存好的一大筆錢花掉,買房基金也會沒了。

夏韻芬認為,買房、存錢、理財不能只是空想,有了目標,才有開始。以買房為例,先設定幾年後要買一間多少錢的房子,然後開始計劃如何存到頭期款。

她提醒新婚夫妻,家庭理財的禁忌是別放馬後砲,或說抱怨的話,像是「早跟你說過不能投資這個,你還不聽我的話」、「嫌我們家錢多」等,以免傷了和氣。

家庭理財該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夏韻芬說,「只要雙方談好,什麼方式都可以」。現代人比較常用公共帳戶,或直接各自管理;傳統一點,交由女方來管也可以。

夏韻芬說,公共帳戶裡的錢,由雙方說好把「薪水的幾成」存進去,支應公共開銷,夫妻兩人也可以存私房錢。採行各自管理的家庭,可以分配好各自該負責的公共開銷,例如丈夫負責繳房貸,妻子負責家用支出。

她補充說,單薪家庭可能無法採用上述的方式,但可以由一人記帳、管理家庭開銷,利用空閒多閱讀理財資訊或投資,扮演新婚家庭理財的輔助角色。

夏韻芬結婚1年後就買房子,背房貸的同時發現自己懷孕,每件事接踵而來,回想起來,當時生活確實很辛苦,但還是得想辦法開源節流。

夏韻芬認為,「節流比較容易」,例如可以從外食改成在家開伙,每個月少買一件衣服、包包等,但可以和朋友交換,既省錢又讓生活有新鮮感。「省錢別省過頭」,她說,許多人為省電去大賣場吹冷氣,卻提著大包、小包回家,反而花更多錢。

至於開源,「方式只有兼差和投資」。夏韻芬提醒,兼差千萬不能影響到原本的工作,也別用到正職的資源,以免為兼差而丟了工作。「投資就比較麻煩,因為需要去了解基金、股票等」,不過,若有心的話,也是一個賺錢的方式。

雖然新婚夫妻可能得為了房貸、小孩教育金等省錢,但夏韻芬認為,不用犧牲出國旅遊放鬆的機會,只要每個月固定存錢,還是可以一年出國旅遊一次。

新婚夫妻一開始做家庭理財難免不習慣,夏韻芬說,只要多討論、溝通,時間久了,就自然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不是負擔。1010518

.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金管會建議民眾多買保障型保險商品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5月 30, 2012 10:13 pm

金管會建議民眾多買保障型保險商品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即時報導】 2012.05.30 09:05 pm


國人購買保險喜歡買儲蓄險、還本險,金管會卻推薦保障型商品,因保費相對較低,民眾得以提高保額,建立完整的防護網。

為鼓勵民眾買長年期的保障型壽險,金管會今年7月1日起實施的責任準備金新制與第五回合生命表,長年期壽險的責任準備金提存利率並未改變,反倒是因為第五回合生命表的實施,可以讓保費下降,降幅估計可有一成以上。也成為市面上各類保險商品一片上漲聲中,保費不漲反跌的保單。

金管會表示,保障型保險商品範圍廣泛,民眾可依自己實際情況,選擇最合適的保障型保險商品,以滿足不同風險規劃需求。例如剛從學校畢業的社會新鮮人,經濟能力較不寬裕,可考慮購買定期壽險、意外險或優體壽險,以相對較低保費獲得基本的保險保障

經濟能力穩定的民眾,可依其自身實際狀況,如成立家庭或新生兒誕生,適時檢視其保障缺口,如房貸、生活收支狀況、醫療需求等,針對不同的需求購買適當的保障型保險商品,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醫療保險等。

金管會提醒國人,保險是要經過規劃的,必須依照不同人生階段調整保障內容,才能因應各階段的風險需求。依據壽險公會投保指南,保險金額以不低於個人或家庭年收入的10倍為宜

如果民眾的年所得是80萬元,建議壽險保額要有800萬元,家人才能有足夠的保障。不過,在低利率環境下,要買到800萬元的保額,必定非常昂貴。在預算有限之下,優先購買保費較低的定期壽險、終身壽險。

【2012/05/30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新夫婦壽險規劃 試算資金需求

文章老實人 » 週一 6月 04, 2012 3:08 pm

保險要有400倍的保障
----------------------------------------------------------------------------------

新夫婦壽險規劃 試算資金需求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列印本頁 11:17:38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4日電)磊山保險經紀人首席顧問李佳蓉建議新婚夫妻,若要透過壽險搭配保障未來,可試算房貸餘額、個人負債、父母奉養金、未來子女教育金及生活品質等進行規劃。

李佳蓉表示,一對新婚夫妻代表一個家庭誕生,也可能會孕育下一代,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都需要夫妻共同承擔。同時,新婚夫妻也會購置自己的房子,開始背負20到30年的房貸,若其中有一方生病或意外風險,另一半就得負擔龐大的經濟壓力。

李佳蓉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壽險商品包含終身壽險,保障被保險人一輩子;定期壽險,在6到20年期間提供被保險人保障,讓夫妻在養車子、房子、父母及房貸等最多支出時,可有足額保障。

李佳蓉說,另還有投資型壽險,可依照不同階段需求,調整保障額度,並進一步投資,累積子女教育基金及退休金等功能。還有意外險,可保障夫妻雙方因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損失。

李佳蓉建議,新人若要透過壽險搭配保障未來,可視自己需求試算房貸餘額、個人負債、父母的奉養金、未來子女教育金及對生活品質的要求等進行規劃。

李佳蓉舉例,房貸若為新台幣500萬元,加上其他負債及配偶5年的基本生活費,壽險保額大約要1000萬元左右。她說,可透過各種不同壽險搭配,如利用定期壽險等,降低保費支出。1010604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金管會:分階段調整保障型商品

文章老實人 » 週五 6月 08, 2012 6:07 pm

金管會:分階段調整保障型商品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列印本頁 12:02:26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8日電)金管會建議,民眾可在人生不同階段檢視自己的保障需求,並衡量負擔及所得來源,選擇合適的保障型保險商品,才能讓自己及家人生活更有保障

金管會表示,保障型保險商品範圍廣泛,可以依據自己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保障型商品,以滿足不同的風險規劃需求,例如畢業的社會新鮮人,可以考慮購買定期壽險、意外險或優體壽險,以相對低廉的保費,獲得基本的保險保障。

金管會說,另外經濟能力穩定的民眾,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如成立家庭、新生兒出生;或檢視保障缺口,如新增房屋貸款、醫療需求等,投保保障型的商品,如定期壽險、終身壽險及商業醫療險等,以保障自己及家人。1010608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衝動的下場?!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6月 13, 2012 10:01 pm

我是有錢人-迷思344》衝動的下場?!

‧李雪雯 2012/06/07 16:33
不管是保險還是投資理財,在衝動之下買進的結果,極有可能出現與投資理財大眾目標與想法不符的局面…


儘管「衝動」這個名詞,也有其積極正面的一面,但是許對大多數人來說,它卻是負面而值得壓抑的。因為思慮不週之下的衝動,其下場與結局通常是「不會太好」,甚至還會有副作用產生。

首先就以台股投資為例,當歐債的風暴持續加溫,造成全球投資市場大跌之際,6月1日美股跌破重要的12222點支撐,加上國內證所稅「一天一個版」的不確定影響,台股6月1日重挫近200點後,4日再重挫211點,兩個交易日就跌掉400多點,大盤指數下探至6字頭,6900點失守。


4日八大類股齊跌,紡織、機電、營建、金融跌幅超過3%,成交量萎縮至772億,三大法人賣超34億元。單日市值就減少6561億元,平均每位股民損失7.3萬元,統計從3月29日決定復徵證所稅議題以來,台股市值就跌掉3.34兆元,短短2個月,平均每位股民口袋就縮水了約37.5萬元。


正當國內、外利空夾擊,台股股價直直落之際,台壽保董座朱秉昱首先跳出表示:「台股跌破10年線是長現買點」。報載某大商銀主管也說:「台股若跌到6500點左右,股價相對更便宜」,另一大型行庫高層主管說,台股指數跌破7000點大關,「有些上市、櫃公司的股價實在太便宜了」,「這個時候進場風險已經相對變低了」。


也實在很剛好,在4日大跌之後,台股連續三天出現反彈走勢,只不過,成交量一直未見近千億元的大量。因為根據市場老手從技術指標的月線圖來看,自1990年至今,每次台股出現低點,都在在月均量1兆元以下,換算成日均量大約在500億元以下。


簡單來說,從目前的成交量來看,這次只能算是「反彈」,而不是「回升」,因為成交量還未出現700~1000億元以上的大量,就只是反彈。一旦「反彈」的格局確定,第一波滿足點會到7300點附近(7305點);第二波要帶量(日平均成交量1250億元)越過7700點左右(7705點),才能算是回升。


這些所謂的分析師專家或是金融界的重要人士,如此這般急切地想要傳達出「台股已經落(打)底完成」,投資人可以進場投資的訊號,其背後的心態其實是滿值得投資人深思熟慮的。


這其實與筆者接下來要談的另一個投資理財新聞事件,似乎有著異曲同功的巧合。儘管金管會一再要求保險業不得以保費將調漲為由促銷,但是報載仍有不少業務員透過現在不保,七月保費漲三成為理由,強力向民眾推銷保單。


事實上,壽險業務員只是講了片面的實話,而不是全部的事實。因為七月之後固然有不少險種,特別是「活著就能領取保險金」的險種,像是健康險、年金險與儲蓄險,但是,因為採用新一回合生命表之後,國人死亡率降低之下,「身故之後才能夠領取保險金」的保單,保費反而是「更加便宜」。


根據初步的估算,年金險大約漲7%~24%;癌症、重大疾病與長期看護險等預計漲10%~30%;美元保單漲幅10%左右;短天期壽險約5%。但是,一年期的意外險保費,降幅大約是25%左右;定期及終身壽險的保費降幅也可達到5%~10%左右


當然,以上價格調整也只是推估數字,實際費率還必須視不同公司的不同保單商品內容而有差異。而業務員提醒客戶保費即將調漲的事實,除了為自己帶了業績之外,也沒忘了盡到了壽險顧問的職責。


假使把「[color=red]保費調漲」當做「[/color]趕緊購買保單」的唯一理由,消費大眾不但可能在衝動之下投保,還可能因為重點轉移,而忽略掉自己真正的保險需求到底是什麼?


此外,業務員也只是「片面說了實話」,而刻意忽略掉與保戶真正需求有關的「七月之後,純保障型保單費率還會更便宜」的事實。因為純保障型保單費率更便宜的結果是:保戶未來可以用更便宜的保費,換取到更高的保障


要知道儲蓄險等有保單現金價值的保單,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保障低而保費高」,一旦保戶先買了「保費昂貴」的儲蓄險之後,就算七月之後純保障型保費費率降低,保戶是否還有多餘的資金可以投保,也將是一大問題。


因此,不管是保險還是投資理財,在衝動之下買進的結果,極有可能出現與投資理財大眾目標與想法不符的局面。以投保為例,當業務員以緊迫盯人的態度,慫恿提早購買保單時,消費者還真的要暫停一下搶便宜的衝動,回歸到最基本的需求問題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消費者僅僅考慮「風險需求有多少」並不足夠,需求也還必須與「能夠負擔的預算」做連結,才不致於因為高昂的保費,排擠掉整個投資理財活動中更重要的部分。


至於非常熱衷於國內股票買賣的投資人,市場老手提供的投資建議是:在此前提(大盤破底)下,搶反彈的可以買進「大盤破底,但個股未破底」的個股(因為有基本面),例如聯發科與大立光,類股未破的只剩下食品、汽車、水泥、其他(多半是中概股),其中,個股表現很可能與類股不同。


當然,買優於大盤的個股是可搶反彈,但如果大盤持續下跌,這些股票仍會有很大的「補跌」效果,因為散戶通常會先賣賺錢的股票。在此同時,投資人在不景氣之下,宜優先選擇「有現金收入」的個股投資。


市場老手不忘再三提醒投資人,此時千萬不要去「探底」,因為底是很難探的。就像之前分析師說7000點有守,但仍舊破了。所以,投資人應該要了解自己手上的股票,能不能撐得住?而不要管底在哪裡?既然不能探底,就不建議投資人「加碼攤平」;如果想搶反彈,投資人手腳一定要快,買了三、五天就一定要跑(一放量到700~900億元以上,但價格不漲,就一定要賣)。


未來,國內投資人最應關注的,首先是國際政經情勢的後續發展,例如6月17日的希臘大選結果,6月20日美國聯準會開會。假設歐巴馬選情不看好,是有可能實施QE3(但名稱可能不是這個),那對全球股市都是個「短多」,台股可能會有大反彈的機會(因錢太多,就代表是投機行情,而非真正的投資行情),但是否正式「回升」,還是要靠成交量而定。


另外,在現階段國際原物料價格陸續下跌之際,通貨膨脹的問題及影響可能還不致於立刻出現,最值得各國政府及人民擔心、害怕的反而是「經濟成長率降低」,且「物價持續下跌(因為民眾降低消費)」的「通貨緊縮」的出現。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壽險保障 應考量10年生活費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7月 03, 2012 5:43 pm

壽險保障 應考量10年生活費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列印本頁 轉寄 13:51:01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3日電)國際紐約人壽多元行銷長盧裕民表示,夫妻及家庭的壽險保障額度要將房貸、車貸等費用支出與負債,一併評估,總保額最好要以能夠保障家庭未來10至20年內的生活費用無虞

盧裕民說,目前小家庭型態盛行,若發生意外事故時,常常讓配偶措手不及,他建議,夫妻的壽險保障額度要將房貸、車貸等費用支出與負債一起考量,總保額最好要以能夠保障家庭未來10至20年內的生活費用無虞

盧裕民表示,若是預算不足,沒有辦法一次買足終身壽險額度,建議可採漸進式規劃,初期先買定期險,等經濟寬裕後再轉買終身壽險。

另外,盧裕民指出,家庭的意外險保障不可忽略,尤其經常騎車、開車,在外奔波的上班族,宜善用意外險保費低廉、保障額度高的特性,以彌補萬一發生意外身故或殘廢時的風險。

盧裕民說,做好自己及家人的醫療險保障是很重要的,不論是日額型給付或實支實付型給付的醫療險都要具備。此外,若過去未購買重大疾病或癌症險保單,在家庭責任增加時,要考慮加強重大疾病的規劃。1010703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民眾投保把握雙十原則 回歸需求

文章老實人 » 週日 8月 05, 2012 2:38 pm

民眾投保把握雙十原則 回歸需求
2012-08-05 01:07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隨著下半年保單結構調整後,民眾可以回歸自身需求,檢視保單缺口後,添購保單,讓自己的保障更為齊全。

 華銀保代建議,民眾投保時可以自身的需求為導向,把握雙十原則,即保障應為年收入的10倍,且保費支出不超過年收入的10分之1,以免購買太多不符需求的保單,並提醒投保險前應謹慎審閱契約條款內容,把握10日保單撤銷期,以保障自身的權益。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有保險需求的民眾,仍然可以購買相關的保單,不要因為保費漲價而讓保障有了空窗期,尤其像是醫療需求,萬一生病或意外住院才要投保就來不及了。如果民眾預算有限,可以利用醫療附約,因為費用相對低廉,且有多樣健康附約可選擇,像第一金人壽富貴人生變額萬能壽險,就可以一次附加住院醫療、癌症、重大疾病三大保障,對於想要補充醫療保障的民眾來說,是非常優惠的規畫。如果預算充足的民眾,仍可以考慮一般終身型健康險種,或是還本型健康險,還本型健康險訴求期滿返還部分保費,不像一般健康險保費繳了,如果沒有理賠也不會返還保費。

 富邦人壽表示,在可支配的所得有限下,建議初步規畫可選擇低保費的基本型保險商品,以定期壽險、低保障的終身壽險主約或是投資型保單,搭配醫療、意外險附約,以確保擁有足夠的住院醫療、意外醫療和1到6級傷殘補助等保障,住院醫療還可以實支實付或定額給付擇優選擇。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每人保額 宜500萬以上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8月 07, 2012 11:34 am

每人保額 宜500萬以上
2012-08-06 【中央社】
 磊山保經表示,買保險應該先著重在保障型的保險商品,每人的平均保額應該要新台幣500萬元以上

 磊山保經首席顧問李佳蓉表示,民眾非常喜愛購買保險,但卻都著重購買儲蓄型、理財型的保險商品,以回報率為主要訴求,導致平均保額很低平均保額僅只有70多萬元。
 李佳蓉提醒,民眾在追求報酬率之餘,也須應該重視人身的風險保障規劃,避免不可抗拒意外導致的經濟損失,甚至經濟收入中斷。

 李佳蓉表示,民眾可以考慮購買終身保險及定期壽險,提高自己的保障,每人保額應達500萬元以上。1010806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窮忙族 定期壽險相挺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8月 08, 2012 3:35 pm

窮忙族 定期壽險相挺
2012/08/08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主計處調查,去年30歲以下受雇就業者,有高達六成三是月薪不到3萬元的「窮忙族」。壽險業者表示,收入有限的年輕人,可利用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壽險」,讓人生保障不再窮。

30歲的年輕人漸漸承擔更多的家庭負擔,家庭經濟、未來生活也面臨諸多的風險挑戰。為了讓家人、子女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可藉由保險來滿足人生各階段保障需求、減輕意外發生時的經濟負擔。

保險規劃應以「雙十原則」作為衡量基礎,也就是保障額度至少為年收入的10倍,而保費支出,以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為原則。以月薪平均約3萬元的「窮忙族」,目標保額至少應達360萬元。

從7月1日起,因為實施第五回合生命表,隨著死亡率降低,像是純保障型的定期壽險,保費都有明顯降價,降幅約在一到兩成。

也因此,很多壽險公司在下半年都以定期壽險作為推廣業務的主軸。

國泰人壽昨(7)日表示,以30歲男性投保為例,繳費20年期,保障組合建議可設計成「定期壽險保額260萬元+傷害保險附約100萬元、住院日額健康保險附約日額1,000元」,可同時提供基本壽險、意外傷害及健康醫療的全方位照顧,每日花費約43元,小小金額就可創造未來穩固的生活保障。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保障一定要足 陳嘉虎:保障和長期儲蓄型商

文章老實人 » 週一 8月 20, 2012 10:10 pm

..保障一定要足 陳嘉虎:保障和長期儲蓄型商品有市場
NOWnews – 2012年8月20日 下午7:54.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根據瑞士再保2010年研究調查,台灣的身故保障缺口高達1750億美元,保險發展中心最新統計數字顯示,國人投保率雖達210%,但保單的平均保額僅約70萬元,如果保額依照平均所得的10倍計算,國人平均保額應為500萬元,保障嚴重不足,友邦人壽總經理陳嘉虎強調,「保障一定要足」,他認為,台灣在保障和長期儲蓄型商品的潛在市場機會很大。

陳嘉虎表示,在保險的順序上要先談核心保障,這部分指的是意外及大病,真的預算有限就先滿足這兩塊,再有能力則是基本保障的死亡及殘廢險,第3層的保險則是額外保障,包括儲蓄、終身保障、保值等,他說,很多人不了解,其實核心保障未必真的那麼貴。

看好台灣市場,友邦人壽去年10月成立創新的「首席菁英團隊」(Premier Agency)業務通路,結合原有的直效行銷、電話行銷和銀行保險,積極發展多元行銷通路。

陳嘉虎在今年7月中旬上任,他說,未來將積極發展包含業務員、團體保險及經代通路,以長期儲蓄型及保障型險種為主,結合科技化平台與創新服務,提供台灣消費者最優質、最專業的保險保障服務。

友邦保險在亞太地區擁有超過23萬名業務員,在亞洲發展近百年分佈亞太區15個市場,是唯一專注於亞洲市場的保險公司,業務員通路本就是友邦保險的強項及優勢,其業績在其他國家地區占7-8成以上。

陳嘉虎表示,台灣是亞洲第五大保險市場,且經市調了解,台灣民眾80%以上購買保險時都是透過業務員,因此除將積極拓展業務員通路外,直效行銷、電話行銷與銀行保險通路都是業務發展重點,他希望未來業務員占營收比重可以達到5成,目前台灣友邦約有300名業務員,占營收比重約8%。

陳嘉虎指出,友邦保險強調保險必須回歸保障本質,在商品面著重發展保障型及長期儲蓄型商品,因為此兩類商品多屬於長年期繳費,透過業務員面對面的銷售也能提供更專業優質的客製化服務。

從去年底擴大台灣營運規模開始,友邦人壽在深耕台灣市場的既定方向下,連續在2011及2012年分別增資合計9.4億元;另外也在台北、高雄相繼成立iCentre,預計今年第4季還會成立台中iCentre。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商品、行銷「分眾」策略 外商壽險打差異牌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8月 21, 2012 4:35 pm

商品、行銷「分眾」策略 外商壽險打差異牌
2012-08-21 00:59 工商時報 記者陳欣文/台北報導
 友邦人壽新任總經理陳嘉虎昨(20)日指出,根據瑞士再保的最新統計,以目前國內投保率210%、平均保額僅新台幣70萬元推估,身故保障的缺口達1,750億美元,友邦人壽在台將持續透過多元化通路,鎖定保障型商品的主軸策略。

 目前國內外商壽險公司共11家,今年首季11家總計新契約保費207億元,市占率約6.7%,若扣除傳出出售或可能出售的公司,未來外商壽險新契約市占率可能降至低於5%。

 面對低利率環境,多家外商壽險公司主管表示,想要擺脫利差損壓力,就要找出特色市場,透過商品、行銷「分眾」的策略突圍。

 像是安聯人壽主打投資型保單,除連結基金的平台、基金檔數多,投資型商品也較多樣化;法國巴黎人壽則強調多元通路,針對電話行銷、銀行通路砸重金,且在房貸壽險商品市場打出名氣。

 保德信人壽則維持培訓業務原團隊通路為主的策略,且要求業務員必須未曾在其他壽險公司任職;保誠人壽主打特定銀行通路和電話行銷為主的策略;友邦人壽則全面E化,強化業務員的效率和產值。

 外商壽險坦言,低利環境加上歐美經濟不佳,讓母集團有較沉重的財務壓力,但台灣仍是亞洲少數深具財富管理潛力的市場,因此希望藉由商品、策略的差異性打出市場定位。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婚後審視保單 留意4大面向

文章老實人 » 週日 9月 02, 2012 11:46 am

婚後審視保單 留意4大面向
2012-09-02 01:18 工商時報 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延續百年結婚潮,今年依舊有不少情侶一同踏上紅毯,根據內政部統計,今年上半年,新人結婚對數較去年同期增加約1,000對,雖然這是愛情最美的結果,卻也是人生另一段責任的開始,壽險業者提醒,新婚夫妻要從4面向調整保單,保障做足才能享受人生。

 第1面向是要提高壽險額度。新婚夫妻雙方應一同將保單拿出來做檢視,首要調整的面向為壽險額度,將房貸、車貸等費用支出與負債,一併列入評估考量,且總保額最好要以能夠保障家庭未來10至20年內的生活費用為目標,以保障家人的生活。

 國際紐約人壽表示,若是預算不足,沒有辦法一次買足終身壽險額度,建議可採漸進式規畫,初期先買定期險,等經濟寬裕後再轉終身險。

 第2面向是提高住院日額並加強意外險保障。目前小家庭型態盛行,發生意外事故時,將讓另一半措手不及,嚴重影響家庭經濟,故應提高意外險的額度,尤其經常騎車、開車,在外奔波的上班族,宜善用意外險保費低廉、保障額度高的特性,以彌補萬一發生意外身故或殘廢時的風險。

 除此之外,也應檢視單身時所購買的醫療險保障,包括日額型給付或實支實付型給付的額度是否能符合目前的需求,若過去未購買重大疾病或癌症險保單,現在因家庭責任增加,更應考慮加強重大疾病的規畫。

 第3面向是要記得變更受益人。新婚夫妻除了增加保額外,也別忘了向保險公司進行保單內容變更,例如增加或變更受益人。

 三商美邦人壽指出,新婚夫妻的保單受益人規畫,也要特別注意,一般來說,單身的時候投保壽險,通常會指定自己的父母為保單受益人,用以表達對父母的孝心;然而,結婚之後則增加了對另一半的責任,因此也要將配偶納入受益人的規畫當中。

 第4面向是有多餘預算可開始為孩子儲備教育基金。現代家庭孩子生得少,所以無不希望提供最好的物質生活與教育環境給下一代,建議新婚一族在扣除家庭相關支出及保險費之後,有多餘預算可以開始為孩子規畫教育基金,建議購買利率較高的美元保單,但沒有美元置產需求者,需將未來領取保險金時的匯差風險考量在內。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上一頁下一頁

回到 台灣之聲保險路邊攤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3 位訪客

c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