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保額不低於收入10倍

推廣「保障找保險,存款找銀行」的正確保險觀念。

版主: 台灣之聲

30窮忙族 利用定期壽險保障人生

文章老實人 » 週一 9月 03, 2012 10:49 am

400倍的保障,一年期定期險可以保證續約-保障人生
-------------------------------------------------------------------------


30窮忙族 利用定期壽險保障人生
2012-09-03 01:04 旺報 本報訊
 中國人常說:「三十而立」,但對現在台灣30歲上下的年輕人,真正能夠達到學有所成的人少之又少。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去年30歲以下受雇就業者,有高達6成3是月薪不到3萬元的「窮忙族」,加上房價、物價持續飆漲,使得淪為窮忙族的年輕人越來越沒鬥志了。

 在心理學研究上也發現,隨著年紀的增長,覺得自己應該擁有得更多、做得更多、達到更多,這是「四分之一人生危機」(quarterlife crisis)的基本特徵。一眨眼間,30大關已經悄悄來到,漸漸承擔更多的家庭負擔,頓時覺得家庭經濟、未來生活面臨諸多的風險挑戰,此時為了讓家人、子女有更好的生活保障,就可以藉由保險來滿足人生各階段保障需求及減輕意外發生時的經濟負擔,利用保險低保費高保障的功能,為自己奠定美滿人生的保障基礎。

 保險規劃應以「雙十原則」作為衡量基礎:「保障額度至少為年收入的10倍,而保費的支出上,則以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為限」;以月薪平均約3萬的「窮忙族」,目標保額至少應達360萬。

 以小金額 穩固未來生活

 以30歲男性,繳費20年期,利用「國泰人壽新GO保障100定期壽險保額260萬+國泰人壽新全方位傷害保險附約保額100萬(含醫療附加條款:日額1000元、限額3萬)+國泰人壽全心住院日額健康保險附約日額1000元」商品組合可同時提供基本壽險、意外傷害及健康醫療的全方位照顧,每日只要花費約43元,小小金額就可創造未來穩固的生活保障,此組合商品主要特色有:

 ﹝1﹞鞏固基本保障:最高享有560萬身故保障及560萬殘廢保障,讓後輩遺族生活沒煩惱。

 ﹝2﹞兼顧醫療保障:不用花費高額支出,住院、手術、傷害醫療費用完整幫您照顧到。

 ﹝3﹞額外生活補貼:殘疾所造成的生活困擾,貼心提供生活照謢金及住院生活補助金,即時填補經濟的空窗。

 ﹝4﹞享受期滿更約保證:保險期間屆滿時還可投保同類型定期壽險,讓您保障不中斷。

 誰說窮忙族就不能擁有大夢想,透過定期保險以較低的保費獲得適足的保障,讓您未來不是夢、生活GO保障!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台灣保險保障 嚴重不足

文章老實人 » 週一 9月 03, 2012 12:08 pm

台灣保險保障 嚴重不足
加入中央社粉絲團 列印本頁 轉寄 10:54:15
(中央社記者吳靜君台北3日電)友邦人壽表示,根據瑞士再保2010年調查,台灣的身故保障缺口達1750億美元,且民眾每人平均保額應該要新台幣500萬元以上才足夠。

友邦人壽表示,根據瑞士再保2010年研究調查,台灣的身故保障缺口高達1750億美元。

友邦人壽表示,台灣投保率雖然達210%,但保單的平均保額則僅有約70萬元。如果保額依照國民平均所得的10倍計算,民眾的平均保額應為500萬元,顯示出國人的保障嚴重不足。

友邦人壽建議,民眾應該選擇以少少的預算就有高額保障的保險。1010903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青貧族拚保障 切記雙十原則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9月 06, 2012 10:25 am

青貧族拚保障 切記雙十原則
2012-09-06 00:52 工商時報 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壽險業者呼籲,年輕人不能因為收入不足,就忘記保險重要,建議以「雙十原則」作為保險規劃衡量。「雙十原則指保障額度至少為年收入的10倍,保費支出則以不超過年收入的1/10分為限。

 以月薪平均約3萬者來看,目標保額至少應達360萬元

 根據主計處公布的調查,去年國內30以下年輕人的平均年所得為41.6萬元,與15年前相比「倒退嚕」,30~34歲族群更慘,平均年所得55.6萬元,較前年大減2萬多元,成為「青貧族」。

 國泰人壽表示,從金管會統計可發現,國人保險滲透率高,但平均保額卻不成正比,意味民眾愛買保險,可是保障額度,卻完全不符合最基本的雙十原則」。

 年輕人考量預算問題,規劃保險時還是須以保障作為首要基礎,可先以定期壽險主約、搭配醫療、意外險附約,建構基礎保障,倘若未來收入增加,再規劃購買其他保險商品。

 國泰人壽指出,年輕人收入較不穩定,若月薪為3萬元,每年保費支出最好不要超過36,000元,避免影響其他的生活支出。

 磊山保經觀察,國內一般民眾愛買還本型或是類定存的保險商品,但類型保險的壽險保障額度極低、保費偏高,建議民眾要有「理財金三角」的概念,來檢視自己或家庭的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

 也就是,將個人或家庭支出以6:3:1的方式,分為生活開支、儲蓄和投資、風險管理等3大類。但磊山保經也強調,理財金三角的比例並非固定,應隨人生階段改變而調整。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新人投保 雙十原則要掌握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11月 15, 2012 10:21 am

新人投保 雙十原則要掌握
2012-11-15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中昌/台北報導

新婚夫妻保險規劃5步驟

 「討個老婆好過年」,時序接近年底,近來又掀起一波結婚潮,壽險業者提醒,新婚夫妻要建立家庭財務計劃的共識,建議即早先檢視雙方現有的資產及負債狀況,再依家庭發展計劃,重新調整資產分配、保險規劃。

 相較於單身時期「一人飽,全家飽」,結婚後會產生許多家庭支出,例如水電費、瓦斯費、房租或房貸、餐費、其他貸款支出、生活雜費,因此夫妻先將雙方的收入及基本生活開銷全數列出,瞭解每月的固定支出及可支配資金。

 全球人壽表示,新婚夫妻最好先檢視彼此現有的資產及負債狀況,資產項目包括活存、定存、基金、股票、保險等現有價值及投資報酬率,負債項目包括房貸、車貸、學貸餘額,且要保留約半年家庭月收入的緊急預備金。

 至於保險規劃,可參考「雙十原則」,也就是壽險保額須有年收入的10倍,而年繳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十分之一為原則,才不會讓保費負擔過重。

 隨著財務狀況不同,或家庭成員結構改變時,保險規劃也要適時改變,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舉例,像開始背負房貸時,家庭主要經濟來源者的責任變大,更需要透過保障來分散風險,包括能透過定期險、投資型保單來提高壽險額度。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認為,新婚夫妻要記得變更受益人、保單地址等資料,不但可維護保戶應有的權益,同時也展現對家庭的責任。

 全球人壽則強調,新婚夫妻在行有餘力時,別忘了提撥一筆錢,提早為自己的退休生活做準備。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民眾投保 掌握雙10原則不濫保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11月 22, 2012 9:32 am

民眾投保 掌握雙10原則不濫保
善用136分配家庭支出 並定期審視保單之保障
2012年11月22日 民眾買保險時,應把握雙10原則,避免造成經濟負擔過重,或保額不足的問題。完整規劃
【黃國棟╱台北報導】根據保險發展中心最新統計,國人投保率達210%,相當每人有2張以上保單,不過平均保障額度僅70萬元,對照國人平均目標保額需達500萬元相差甚大,且易發生年繳保費高,但保障仍不足現象,壽險公司主管建議,應以「雙10原則」來投保,把每年年收入的1/10、保障額度須為年收入的10倍
--------------------------------------------------------------------------------
錠嵂保險經紀人公司經理洪宗慶表示,保險已是多數家庭支出的一部分,但如何妥善規劃家庭支出,可運用136分配方式。所謂136分配,就是將家庭的所有收入分為3等分,其中10%運用在保險規劃;30%用在投資理財,最後60%則為每月家庭開銷所需。

投保滿5年健診良機
除掌握投保原則外,壽險公司主管也建議,定期的保單健診能夠適時調整保障,特別是遇到重大人生變動時,如結婚、生子或轉換不同型態的工作內容等,都應該檢視現有保單是否有不足的地方,再者,投保滿5年時也是審視的好時機。
洪宗慶提到,多數民眾買保險時,最常發生不瞭解自己投保的內容,因此投保時可先釐清3步驟,首先要了解既有保單,避免買了很多保單,卻搞不清楚保障內容。其次,釐清自己有哪些無法承擔的風險,並經由專業的壽險顧問以合適保單來彌補缺口。
最後是確認,評估現有保險是否能解決最擔心的問題,倘若現有的保障內容,可以解決最擔心及不能承擔的問題,就沒有再買新保單,也能把多餘資金另做其它運用。

不同階段有不同規劃
中國人壽副總經理洪祝瑞說,保險是隨人生不同階段有不同規劃,以醫療險為例,幼兒階段因抵抗力較弱,易得到病毒感染、呼吸道及消化系統等疾病,家長可透過住院日額給付來保障。青少年學生時期最容易發生運動及意外傷害,此時就可加強意外醫療給付,甚至可利用保單附約加保骨折等保障。
至於青壯年階段,則需注意癌症等重大疾病提早到來,則應評估重大疾病和特定傷病給付。對於老年階段的銀髮族,通常也是是醫療花費最多的時期,應該留意醫療保障是否充足,同時醫療險保障內容可附加身故保障給付。

民眾投保原則及醫療險投保建議
◎投保原則
掌握雙10原則:
★年繳保費佔個人或家庭年收入的1/10
★壽險保障額度,須為年收入的10倍
◎財務規劃
家庭收入的支出,可採136方式分配:
★10%作為保險規劃
★30%當作投資理財
★60%作為每月支出
◎定期保單健診
★保單每滿5周年可健診,評估保障額度是否足夠
★當結婚、生子或轉換不同型態的工作,也須審視保障內容
◎醫療險投保建議
★幼兒期:終身或定期的日額醫療險,可提高住院日額及加護病房保障
★就學期:意外傷害保障,可加強意外傷害醫療及骨折保障
★就業成家:重大疾病及特定傷病,可加強防癌保障
★退休:涵蓋身故的終身醫療險
資料來源:各壽險公司

《蘋果》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購買保單 謹守136原則

文章老實人 » 週日 11月 25, 2012 11:55 am

購買保單 謹守136原則
2012-11-25 01:34 工商時報 記者楊筱筠/台北報導

保經專家建議,民眾可善用136原則購買保單,不要讓保單預算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圖/本報資料照片

基本定期壽險保單

 保險商品充斥,保經專家建議,民眾最好善用136原則購買保單,將負債貸款、子女教育經費以及家庭基本開銷都納入考量風險,再根據10%保險規畫、30%投資理財以及60%每月家庭負擔,來妥善規畫年保險繳款金額。

 根據保發中心統計,去年國人投保率超過200%,平均每人擁有2張以上保單,但平均壽險保額卻僅有63萬元,只比國民年平均所得51萬略高。

 保險主管指出,根據一般投保原則,保費最好僅占個人或家庭年收入的十分之一,壽險保額則是個人或家庭年收入的10倍,才可以達到保障水準。

 以醫療型保單而言,最好具備意外醫療、意外住院等保障,此外,住院保障金額也必須提高,日額若達2,000元以上,較可符合目前一般水準。

 保險業者指出,若是收入有限的小資族,可以先從最基本的醫療保單投保開始投保,以國泰人壽推出的壽險商品為例,若是30歲男性,繳費20年期,利用國泰人壽新GO保障100定期壽險,保額若是260萬元,加上國泰人壽新全方位傷害保險附約保額100萬,再加上國泰人壽全心住院日額健康保險附約日額1000元,年繳保費約1.5萬元。

 此外,每一階段的保單規畫都不一樣,結婚及生子後,就要把另一半以及子女的保障納入考量範圍中,保險主管指出,若要存教育基金,考量子女未來可能有出國際化,可以選擇6年期美元還本終身保單。

 若有退休計畫的民眾,也可以選擇年金型保險商品,因為年金型保單具有活愈久領愈多的特性,可以防範常受風險的特性。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購買新保險 謹守136原則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12月 19, 2012 3:58 pm

購買新保險 謹守136原則
2012/12/19
【經濟日報/記者陳怡慈】
藝人鍾欣凌上電視節目與專家對談後,才發現花5萬元為女兒買的保單,竟然只要4,000元就能有相同保障,令她錯愕不已,也引發了熱烈討論。

錠嵂保經建議,民眾可將負債貸款、子女教育經費和家庭基本開銷納入考量,以可負擔的支出管理風險,再透過136原則:10%用於保險規劃,30%用於投資理財,60%用於每月家庭負擔,讓每一分錢都發揮最大效益。

目前保險商品日趨多元,部分民眾把10%的保險保費支出,以及30%的投資理財支出,兩者合而為一,讓資金的運用更具彈性。例如購買兼具保障與投資理財的投資型保單,或是兼具保障與儲蓄的增額型壽險,可兼顧保障與投資理財需求。

隨著人生階段的轉變,收入和需求亦不同,民眾也應該定期檢視自身的保單,讓保障跟上需求變化。民眾在遇有重大變動,例如:結婚、生子、保單每滿5周年或轉換工作時,皆應審視保險保障是否符合未來所需。

錠嵂保經台中營業處經理洪宗慶建議,民眾購買新保險時,應以正確順序評估商品合適度。常有民眾買了很多保單,卻不清楚保障內容是什麼。民眾應釐清自己有哪些無法承擔的風險,並透過保單設計分攤,投保之前,應確認現有保險是否能解決最擔心的問題。

如果現有保障內容,可解決最擔心及不能承擔的問題,就沒有新買保險的需求。若無法解決問題,就要重新調整保障內容,才能建立完善的保險防護網。

全文網址: udn個人理財 - 保險 - 保險要聞 - 購買新保險 謹守136原則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z2FTycC8tS
Power By 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新年度檢視保單 掌握雙6原則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1月 01, 2013 11:59 am

新年度檢視保單 掌握雙6原則
以6大保障 6項評估點衡量 輕鬆調整管理
2013年01月01日 保險業者提醒民眾,新的年度開始,保單也記得要趁機檢視,適時調整。黃競鋒攝必要動作
【陳瑩欣╱台北報導】新的1年來到,民眾會利用長假檢視手中保單是否足夠,中國信託人壽總經理凌寶建議,民眾只要透過家庭收支估算、總繳保費評量等6大步驟,搭配6大保障原則,就能確定家中保單是否夠用、保費會不會太高。
--------------------------------------------------------------------------------

保單健檢原則與注意事項凌寶表示,保單檢視有6大原則:1、先算出自己或家庭收支情形;2、總繳保費佔收入10~40%;3、預估家庭責任負債的額度,身故保險金額訂在收入的5~10倍;4、包含一般人壽保險及意外保險的保險金額;5、包含醫療保險、重大疾病保險;6、包含子女教育費用、保險或其他商品以滿足特定需求,退休金保險也應一併評估。
中國信託人壽說,保單健檢須根據家中每位成員所有保單做總檢查,家庭保單要能滿足6大需求,包括身故保險金給付保障、意外傷害保障、門診或住院醫療保障、重大疾病保障、子女教育費用保障、退休養老保障。
--------------------------------------------------------------------------------

預算有限買定期險
中國信託人壽建議民眾,即使經濟不景氣,在收入來源減少之際,須盡可能保留必要性的保險。
例如,投保終身壽險再搭配定期壽險、保留父母或子女的意外傷害險或醫療保險,或降低投資型或儲蓄型保險的比率,轉為低保費、高保障的定期壽險或意外險,以有限資金提供家人最好的保險保障。

最好以3分法檢視
另若以3分法來檢視,個人或家庭收支比最好控管在60%以內;年收入的分配比率,最好維持60%支付日常生活費用、10%支付保險費用,及30%用來儲蓄投資。
由於保險商品的演進與創新,保險商品也具有其他金融商品的儲蓄與投資功能,因此收入扣除日常生活費60%之後的40%,可運用部分或全部作為購買保險保障、儲蓄及投資的綜合應用。
中國信託人壽也表示,不同的人生階段,對於家庭責任都有不同的考量重點,至少1年1次重新檢視家庭或個人的理財規劃及保險保障,依現階段需求做適當的調整,才能符合自己的需求。
法國巴黎人壽台灣區總經理王伯莉表示,任何價格合理的保單,都很難保證「只買1張,保障就夠了」,為因應生命周期各階段的生活重心與責任不同,定期檢視與調整保單做好最適當的保險理財,絕對是必要的。

不同階段考量不同
王伯莉表示,以社會新鮮人而言,著重醫療保障與意外保障,並應積極理財;如是退休銀髮族,退休養老與醫療費用需求比重較高,同時須規劃遺產問題。
因此,無論是單身、結婚、規劃退休等人生階段,都應根據不同需求適時調整。


《蘋果》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 ... /34741335/新年度檢視保單掌握雙6原則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業務員沒有說的-增額終身還本壽險是要給誰

文章老實人 » 週五 1月 04, 2013 3:48 pm

我是有錢人-迷思368》業務員沒有說的-增額終身還本壽險是要給誰買的?
‧李雪雯 2013/01/04 12:55 最近美元增額還本終身壽險大賣,但單從數字上計算,都沒有什麼「投資報酬率值得炫耀」或是「所得遠大於支出而值得購買」之處,那麼,回歸到「這種保單到底要賣給誰(適合什麼人來買)」這個問題,保險公司推出這樣的保單,又是準備賣給什麼樣的客戶呢?
元旦之前,有位朋友看到報紙上介紹最近市場上非常「」的美元終身增額還本壽險。她看了不同家的商品比較後,覺得不買似乎「非常可惜」,但又不確定是否真的如此,因此請筆者幫忙計算一下。

這位朋友說保險業務員告訴她:這張保單最適合做為退休規劃之用,不但投資報酬率高於台灣的銀行定存,每年保障額度還會逐年調高,更重要的是:買了這張保單之後,未來每年還會有一筆「生存保險金」,且「活到老、領到老」、「活得越久,領得越多」。

但筆者實際把這位朋友所提到的兩張美元增額終身還本保險的相關數字「算了一下」,得出以下的結果(請見下表):

製表/李雪雯

簡單來說,以上表格顯示出許多保險業務員「沒有說出來的事實」。首先,不管這兩張保單所號稱的「預定利率」有多高,真正算出來的年複利報酬率卻分別只有1.8763%及2.9901%左右。後者年複利報酬率之所以比較高,應該是與這張保單「保障金額每年只有10%單利增值」,初期保險公司的危險成本並不高有關。

或許,有許多讀者可能會說:以台灣目前30年期公債殖利率連2%都不到來看,這樣的投資報酬率已經算是「了不得」了。但是,以這張保單計價單位是「美元」,以及目前「美國30年期公債殖利率從2.76%~3.0%都有」來看,顯示保險公司的投資報酬率,真的沒有特別亮眼」。

其次,如果將保障與投資分別拆開處理,也就是購買3.5萬元的美元終身壽險(20年期繳費,但保障終身),餘下的錢直接拿去投資,並且每年照領300~600美元的生存保險金。

以2.9901%的年複利報酬率來看,至少可以領到被保險人75歲時;假設保額降低到2萬美元,年複利投資報酬率其實只要2.9458%左右,就足夠被保險人一路領生存保險金到110歲保單契約屆滿時。

再者,這裡所謂的「增額」,其實只是「保額」增加,不代表保單價值準備金或生存保險金也同樣跟著增加。更何況如果保額買得不夠高,換算成每月可領的生存保險金,還真的有點「少得可憐」。

以投保1萬美元為例,每年可領的生存保險金是按照「基本保額(原投保金額)」,而非「當年度保額」。這樣一來,每年就算可領500美元,換算下來每月也只有42美元(以1美元換30元台幣來看,也只有1260元而已)。

最後,雖然保額是有「逐年遞增」,但以購買1萬美元的保障來看,保戶每年應繳的保費就高達4600多美元(總共繳6年)。絕不是業者所說「保戶可以在很年輕的時候,就用相對便宜的費率,提前買到較高額的保障」。

而且,第一年的解約金卻只有2500美元左右,等於保戶第一年所繳的保費中,有1100美元是挪做業務員的佣金,以及保險公司的各項管銷費用。更重要的是:從「現在的金錢價值大於未來的金錢價值」下,保戶等於是「先付出最多」,卻只能換來未來「較少的回報」。

筆者相當了解,以上白紙黑字的數字計算,總是會惹得保險公司及業務員的異常不悅,因為這樣一來,會讓他們「很難做生意」。然而,做為一位盡責的理財顧問角色,筆者必須誠實地告知理財大眾所有正確資訊,才能讓每個人都能在訊息透明的前提下,做出適當的判斷。

因此,如果以上的數字算來算去,都沒有什麼「投資報酬率值得炫耀」或是「所得遠大於支出而值得購買」之處,那麼,回歸到「這種保單到底要賣給誰(適合什麼人來買)」這個問題,保險公司推出這樣的保單,又是準備賣給什麼樣的客戶呢?以這類保單在市場上「熱賣」的程度來看,難不成買的人都是傻子?

筆者認為,最適合買這張保單的人首先就是要夠有錢」。想想看,35歲男性僅僅投保1萬美元,年繳保費就高達4600美元,實在不是一般「平民階級」有能力負擔得起的。

假設想用此保單來「退休」,以每月領1000美元(折合台幣每月才3萬元左右)為例,回推現在的年繳保費就要高達11萬多美元(折合台幣約330萬元左右)才行。

現在用每年330萬元,換到未來每月領3萬多元是否划算,則有待感興趣的保戶多多思考了。更何況,現階段都付得起一年330多萬元保費的人,單從財力上來看,是不太可能在未來退休後,還需要靠保單提供每月區區3萬元生存保險金的。

所以,除了錢多之外,適合買這類保單的人,嚴格來說還必須有「不管是10%遺產稅或個人綜合所得稅,都還想全部省掉」的想法才行。現階段,依所得稅法第四條第七款,以及保險法第一一二條的規定,「人身保險的保險給付」為免納所得稅標的,且免計入個人遺產中,因此人身保險各種給付含生存金、滿期金、年金、身故金、醫療金等均在免課綜合所得稅,以及免計入個人遺產的範圍內。

只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假設保戶規劃不當,原本想要節稅的目標,恐怕就無法順利達成。也就是說:當受益人與要保人不是同一人時,雖然可以合法節省掉遺產稅及綜合所得稅,卻逃不掉「贈與稅」。

目前稅法規定,父或母,每一年對每一位小孩,可各有220萬元的贈與免稅額度。以一家4口為例,合計父母每一年可以「贈與」給小孩的贈與免稅額度,就是880萬元。

假設父母先把錢放到小孩戶頭,再從小孩戶頭去扣保費,因為贈與的是保費,而不是要保人(父母)給受益人(小孩)的生存金,贈與金額高低將以「保費」而非保險金來認定,代表節稅空間將更大。

全文網址: udn個人理財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 我是有錢人-迷思368》業務員沒有說的-增額終身還本壽險是要給誰買的?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z2GzT1I936
Power By 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築保障網 定期、醫療險幫大忙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1月 08, 2013 10:39 am

築保障網 定期、醫療險幫大忙

2013-01-0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孫彬訓/台北報導

國內上班族日操暝嘛操,相關醫療及定期險保障不可輕忽。圖/本報資料照片

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比較

 國內保險滲透度雖高,但國人偏好儲蓄險、或定存替代性保險商品,造成長久以來國人平均保額不足,在保費不斷上漲之際,讓許多想要加強保障的人大喊吃不消,壽險業者建議,民眾可以利用保費較低、但同樣具保障功能的定期險補足保障。

 不管是剛入社會,或是責任重大的夾心族,業者指出,都可以善用定期險,並搭配足額的醫療險來增加保障。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表示,主計總處資料顯示,2011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約為52萬元,如依雙十原則規劃,壽險保障額度則需500萬左右,但若以傳統終身壽險來看,30歲男性的保費支出每年達15萬元,對很多家庭來說是不小的負擔,如果是投保10年期定期壽險,每年保費僅約1萬元左右,因此民眾可以利用定期險來補足或加強保障。

 林元輝說,定期壽險的保障只有固定期間,但保費負擔小,可靈活規劃,以第一金人壽鼎天立地定期壽險來看,如果是剛入社會的25歲男性,投保10年期定期壽險200萬元,每年所需保費僅約3,400元,平均每天不到10元,很適合初期薪水不高的時期。

 如果是35歲的夾心族爸爸,因為面臨小孩及父母扶養責任、教育金等等,假設原有終身壽險額度為200萬元,就可投保20年期定期壽險300萬元,每年保費約1萬3,800元,強化責任最重20年間的保障。

 此外,面對二代健保DRGs(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的逐步落實,未來需要到醫院就診的民眾,若有複雜的病情又想要維持良好的醫療品質,自費負擔的費用勢必大增;加上國人壽命不斷延長,龐大的醫療費將成為國人未來要面對的重要課題,因此醫療險也不可或缺。

 近期國華人壽為鼓勵保戶重視自己的健康,旗下的GO活力終身醫療健康保險特別導入預防醫學的概念,首創5倍健康金回饋,繳費期間如果當年度無理賠,在保單年度末就能領取5倍健康保險金。

 國華人壽主管說,GO活力終身醫療健康保險同時具有醫療、終身壽險、保本功能,涵蓋住院前、中、後所產生醫療費等保障。以男性30歲,投保計畫日額1,000元、20年期為例,年繳保費22,790元,就能擁有300萬元的醫療保障,提供最高3,000倍日額醫療給付。

http://money.chinatimes.com/news/news-c ... 3&cid=1212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搭配雙十法則再投保

文章老實人 » 週日 3月 31, 2013 11:23 am

嬰兒保單 首重保障理財為輔
確認媽媽職涯規劃 搭配雙十法則再投保

2013年03月31日 新手媽媽準備為自己或新生兒挑選保單時,宜同時評估職涯選擇,確定收入變化。資料照片
【陳瑩欣╱台北報導】隨著產假、育嬰假等婦女勞動福利法案陸續上路,媽媽們的保單規劃也跟著調整,業者建議規劃全家人保單時,宜先確認職涯規劃、搭配保費不宜超過年薪10%、總繳保障額度為家庭年收入10倍的雙十法則」,避免保費支出壓垮家庭生活
--------------------------------------------------------------------------------

理專表示,為了保障婦女生育及就業權利,就業婦女在產後有近2個月的產假和半年育嬰假可申請,不過是否在職、有沒有固定收入,都可能影響保單規劃,建議事前諮詢,確保全家人保障不會太少、保費不能超過家庭收支可支撐範圍。
--------------------------------------------------------------------------------

以全家人為規劃單位
合庫人壽協理焦訓表示,若風險屬性和基本財務狀況一致,有工作的媽媽,每月都有現金流入,和家管、暫時申請留職停薪的媽媽相比,仍有雙薪收入的空間,以雙十原則看待時,總保費支出空間較有彈性,也相對比較「輸得起」,也較能挑戰報酬率偏高的商品,因此這個職涯狀況的媽媽除了基本醫療險以外,仍可以選擇投資型保單。
焦訓指出,若是沒有工作的媽媽,理財選擇要比較保守一點;不過媽媽們在保單規劃時,應以「全家人」為主要理財保障的範圍,應考慮配偶狀況進行較完整的評估。


保障從小延續至終身
焦訓提醒,媽媽的理財方式考量點,不是「絕對」的單一面向,而是看全家的收入和綜合風險屬性而定,舉例來說,單親媽媽即使產後重回職場,但因為是家中唯一的經濟來源,風險承受度會相對較低,需要較保守的商品;若家管媽媽的配偶薪資優渥,且風險屬性積極,也可能成為例外。
理專表示,新手媽媽們通常較易拿到生育津貼、親友賀禮等額外收入,可趁勢重新檢視自己保單,或新生兒準備人生中的第1張保單。南山人壽產品發展暨行銷資深副總王瑜華表示,新手媽媽幫小朋友規劃保單時,建議仍以保障為首、理財為輔,第1張保單首重醫療險。


財務負擔先衡量清楚
王瑜華認為,若以「南山人壽新終身醫療保險」投保單位日額1000元為例,可擁有最高達300萬之終身醫療預備金,除住院前、中、後之醫療有保障外,還提供健康增值給付最高80%,能讓寶寶的醫療保障從小時候延續至終身。
理專指出,新手媽媽可善用小朋友年紀輕、保費相對低的優勢,並透過還本型商品理財,不過一般還本型商品費用也偏高,較適合有意重返職場工作的雙薪家庭選購,但對家管媽媽而言壓力相對較大,除非配偶或家中其他經濟來源收入足以支撐,否則較不建議硬撐這類商品。
無論如何,保單要先把自己和家人的最大損失保護好,包括死亡和失能造成的家庭財務中斷、看護醫療費遽增等等,只要能夠在理財前先規劃好,接下來無論是退休金或是教育基金的準備,都比較能夠借力使力,減輕負擔。

《蘋果》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 ... /34922328/嬰兒保單首重保障理財為輔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Re: 金管會:保額不低於收入10倍

文章老實人 » 週五 5月 17, 2013 4:31 pm

我是有錢人-迷思384》有關保險的「以訛傳訛」的基本觀念
‧李雪雯 2013/05/17 13:02 時下民眾常有的信以為真的概念,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此,提供進一步的數據與事實,才有助民眾釐清「正確投保」的真相。
一直以來,筆者明顯地察覺到雖然同樣屬於金融市場的一份子,投資機構與保險公司之間都在相互競爭:自己的商品是「天下第一」。然而,就如同「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故事一樣,這世界哪有「只要買XX就好」,其他根本不需要的道理呢?
事實上就以保險為例,筆者過去就常聽到非保險業,甚至是保險從業人員以下的說法:「投資型保單費率又高,保障又『不純』,為何不將保險與投資分開」、「年輕人沒錢買保險?只要選擇保費最便宜的意外險或定期險就可以」…等,時下民眾常有的信以為真的概念,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在此,提供進一步的數據與事實,才有助民眾釐清「正確投保」的真相。

首先,筆者推薦社會新鮮人可以買投資型保單,並不是贊成「投資與保險該合而為一」,而是從「兩權相害取其輕」的角度來建議。特別是投資型保單其實有著不低的附加費用率,如果只想從「投資」的角度來看待它,鐵定是不划算的。

撇開投資型保單除了附加費用率(有目標保費及超額保費的區分)之外,還有每月行政管理費(一般「前收型」大約是「每月收100元」;至於「後收型」保單,則會按照「每月帳戶金額的一定比率」收取),以及「依被保險人年齡與保額計算的危險保費」…等複雜的計算結果,單單是依照目標保費(此名稱各家保險公司不同)是「前五年最高150%」來計算,以平均持有保單20年為例,平均下來的費用率就高達7.5%。

讀者試想看看:在目前全球利率低到一個不行,扣掉通貨膨脹率往往都已經是「負利率」的前提下,如果保戶把投資型保單拿來當「投資」看待,有多少投資標的的年複利報酬率,可以高於7.5%的數字?

正因為如此,筆者才再三建議有保險需求的人,千萬不能以「投資獲利」的角度,來看待所買的投資型保單,而應該是以「尋求保障」為購買原則;至於保單內的帳戶價值,則只能視做「因為投資得當而得以『進一步拉高保障金額』」。

其次,筆者建議低薪的社會新鮮人,可以買投資型保單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多少錢可以分別投資及購買保險」。至於每月可存金額較多的有錢人來說,原本就可以分別輕鬆處理投資與投保這兩件事,當然就沒有必要用「更高的投資成本(各項費用)」、「投資與保險不分」的投資型保單啦。

以家不住在台北的22K社會新鮮人(事實上,還有更多社會新鮮人連22K的薪水都不可得)為例,扣掉吃、住、水電、交通費用之外,每月能夠擠出的存款大概只有3000~5000元。

姑且不論保險的費用是高是低,以目前多數定期定額最低門檻來看,也都是與這個數字無差。筆者是相當鼓勵年輕人應該「及早開始投資」,且不該把投資的錢,放在儲蓄險等低投報率的商品上。

所以,如果年輕人每月只有個3000、5000元,假設他們既想要投資、快一點累積財富,又得購買一個基本的保障,現階段不透過投資型保單,那要用什麼商品呢?

儘管投資型保單也有「附加費用率高」的問題,但是,對於這些弱勢的新鮮人來說,筆者提供的「購買投資型保單」的建議,是一種「兩權相害取其輕」的決定。

而且,上述的建議是只針對「每月投資+保險」預算只有3000~5000元的人,並不包括薪水高,絕對有能力將保險保費與定期定額投資這兩件事,分開處理的社會新鮮人,以及其他年齡、收入更高的族群。

事實上民眾在投保時,絕對沒有「非買不可」,或是「完全不得購買」這一回事。民眾投保時,永遠必須在「個人需求(包括所負責任多寡)」、「保額負擔」,以及「最大保障」間尋求一個平衡點。

再者,筆者認為,市場上有許多鼓吹低薪的社會新鮮人「只要買低保費、高保障」的意外險,甚至是定期壽險,而不用買其他保單,根本就是不負責任的做法。

其原因在於:意外險的保費雖然便宜,但是,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統計資料顯示,2011年國民死因調查資料顯示:每10萬人中「所有死亡原因」有462.4人(死亡率是0.46%),但因為「意外事故」者只有29人(死亡率是0.029%)。

儘管年輕人意外死亡的機率,較30、40歲以上的族群來得高,但如果只買意外險,雖然保費最低、保障金額可能最高,但卻極有可能因為「保障的範圍極低(只限於「因意外身故或全殘」)」的緣故,成為「買了之好幾乎沒啥保障」的保險。

假設一般大眾還認為這是最佳的「低保費、高保障」投保實例,老實說,筆者可能會奉勸這些人:與其所買的保單無法提供週延的保障,就算保費是最便宜的,那也還不如把這些錢省下來,別亂花錢了吧!

至於「年輕人只買定期壽險」的最大問題,則是在於「許多醫療險保證續保的最高年齡可以達到75歲」,但一般人購買的定期壽險,也只有20年左右。以一位30歲的社會新鮮人為例,20年之後只有50歲;而就算買30年期的定期壽險,最高也只到60歲。

就算保戶購買了這些保證續保到75歲的附約,等定期壽險保單契約失效之後,這些保障都將被迫終止。而等到那時才發現50、60歲之後完全沒有任何保障,那才是「後悔都來不及了」。

當然讀者會說:社會新鮮人可以先買低保費的定期壽險,等未來有錢再加買。這理由不是不行,然而,從「年紀大了、身體健康變差之後,保險公司很容易加費或拒保(特別是過去許多老年人才會出現的疾病,像是高血壓、高血脂與高血糖…等,也已經非常常見於20、30歲的年輕人身上)」,「越晚投保、保費越貴」,以及「長期薪資停滯不前(特別是年輕一代的人)」等因素下,如果年輕人沒有在年輕時,早早做好「用最少的預算,替自己鎖住未來長期風險」的打算,保戶因為收入增加而得以投入購買保單的金額,恐怕永遠都落後於「該有的基本總保障需求」之後。

第四,社會新鮮人最少要買的保險包括了:少量的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附約)、意外險與基本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而只要配置及購買得當,絕對可以達到「用最低預算買最高保額」的目標。其中的「終身壽險」作用是:為了讓自己一輩子的時間,都能夠附加保費更便宜的各種附約。

而意外險的功用則是因為年輕人的意外發生率不低;定期壽險(附約)則是可以用非常低的保費,拉高整體保障金額;最後的實支實付型住院醫療險,因為保費最便宜、保障的「槓桿效果」最大,而且,等保戶未來薪水增加時,才有能力再多滿保單。

圖/李雪雯提供

圖/李雪雯提供

圖/李雪雯提供

從以上的三張表格中,讀者應該可以很清楚地了解:如果懂得規劃及運用最適合的保單,保戶不但能花最少的錢,買到最高額的保障;未來就算因為風險需求增加,也可以很輕鬆地加買保單。

最後,筆者承認,小公司也會有不錯的保險業務員,也認為保單應該要依照不同身份及財務狀況做調整及加買。但是,如果是做為民眾「第一份」的「基礎、核心」保單,最好是信用好、核保雖嚴,但理賠爽快、不刁難的保險公司(公司不一定是最大,但財務一定要健全),才能達到當初投保的最初目的-無後顧之憂。

全文網址: udn個人理財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 我是有錢人-迷思384》有關保險的「以訛傳訛」的基本觀念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z2TXKEy8IN
Power By 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Re: 金管會:保額不低於收入10倍

文章老實人 » 週五 6月 07, 2013 8:28 am

我是有錢人-迷思387》年輕人有需要買終身醫療險嗎?
‧李雪雯 2013/06/06 17:05 從同一家保險公司不同商品的比較過程中可以發現:就算把定期醫療險終身繳費且保費遞增的缺點計算在內,終身醫療險加上定期壽險附約的組合,並沒有辦法討到多少的好處。
前一陣子,筆者幫忙一位小老弟進行保單的規劃。然而在整個過程中,筆者認為其中面臨的問題與選擇,其他有類似需求的民眾也可能會遇到,所以想藉此版面,與讀者一同分享。
這位小老弟說他的保險業務員,幫他規劃了「終身醫療險+定期壽險附約」的組合,雖然年繳保費及保額符合保險的「雙十原則(保額為年收入10倍、保費為年收入1/10)」,但他仍然希望能減少一點保費,以便多挪一些錢去投資、累積財富!

事實上,曾經有不少保險業務員這麼建議民眾:把終身醫療險當一個「醫療帳戶」,而為了避免帳戶內的金額「很快就用光」,便建議保戶先暫不動用,等年紀大而需要「大筆醫療開銷」時再使用。

然而,這樣的邏輯是有問題的。因為首先,終身醫療險的給付是以「住院(天數)」為前提的。如果沒有住院的事實,除非給付項目裡有包括「門診手術醫療保險金」,否則真正會「用光」醫療帳戶內金額的機率是不高的。

其次,目前市面上銷售的終身型醫療險,都是屬於「日額給付」型,只有定期醫療險,才有「實支實付」或「日額給付及實支實付二擇一」型。而後二者的給付彈性,是優於前者的。

也就是都是屬於「日額給付」-住幾天,保險公司就會按「實際住院天數」,以及相關衍生的各個名目(例如急診、緊急醫療轉送…等)給付保險金。假設保戶醫療支出超過所買的日額給付金額,被保險人也不會獲得更多的保障。

當然,儘管所謂的「實支實付」還是有所謂上限,但它除了「每日住院病房費用(病房差額、管灌飲食及膳食費、特別護士以外的護理費)」之外,還有「每次住院最高理賠上限」的規定。

也就是說,被保險人在「每日病房費用」超過的部分,只要符合條約所列的各個項目,例如「醫院各項雜費及外科手術(例如醫師指定用藥、掛號費、救護車往來費用、麻醉劑、材料費…等)」,且在所訂的「給付限額」之內,都可以用單據正本,向保險公司申請保險理賠金。

舉例來說,如果一位被保險人買了一張非常陽春,只有最基本的一般住院、長期住院及加護病房保險金的「日額給付1000元」帳戶型終身醫療險,假設他住院5天並做了小型手術,除了每日病房差額1000元之外,其餘住院各種名目的花費是1萬元。

照理說,他只能從這張帳戶型終身醫療險保單中,請領到5000元的理賠金;但如果他買的是「實支實付型」或「二擇一型」的定期住院醫療險保單,只要這1萬元符合契約的規定,都是可以拿著單據向保險公司請領的。

再者,雖然保單上的總金額上限是「日額給付2000~3000倍」,但除非保戶天天住院,也必須連住5年多才可能「領光」,更何況在現今健保DRGs給付制度之下,民眾想要「長期住院」幾乎是不太可能。

而就算可供保戶「提領保險金」的帳戶內容,除了一般住院之外,還包括了加護病房、燒燙傷病房,或是其他手術項目,甚至是重大疾病保險金的給付。但是,除非購買「帳戶型」的終身醫療險,否則,這帳戶裡的錢實在很難單靠「天天住院」或「常常動手術」給拿回來。

第四,就算是「帳戶內金額沒有用完,保戶身故、全殘也能領回一部分」的「帳戶型」終身醫療險。但是,多數帳戶型終身醫療險的身故、全殘保險金,都遠低於帳戶內的價值(例如帳戶金額是「日額給付」的2000倍,但身故、全殘保險金就只有「日額給付」的1000倍)。也就是說,即使保戶想透過帳戶型終身醫療險,來取代「終身壽險」的功能,保額可能也是嚴重不足的。

第五,由於終身醫療險的保費非常高,初次購買的人,通常購買的單位數普遍都不高。假設日後沒有再加買保障,待老年後實際住院後才會發現:這張保單的保障效果也是不高的。

以購買「日額1000元」為例,真實住院一天,保險公司只賠1000元。除非保戶買的是日額2000、3000元,否則在未來住院費用越來越貴之下,一天只能拿1000元的理賠金是遠遠不足的。

當然,有些業務員會說:反正每個人都需要一張終身壽險的主約,方便購買其他附約,所以,買一張壽險與醫療保障兼具的「帳戶型」終身醫療險,不是也同樣「一勞永逸」?

實際以這位25歲、月薪25K的了老弟為例,壽險保額初步估算是300萬元(約為年收入10倍),希望每次住院至少有20000元/日的給付,除了現有保險業務員給他的建議(以下「保單組合一」)之外,筆者從同一家壽險公司的商品之中,找到其他兩種保單建議(保單組合二及三)如下:

表/李雪雯提供

表/李雪雯提供

表/李雪雯提供

當然需要說明的是:在保單給付項目不同時,保費當然會有所差異。但是,只要基本的壽險(身故、全殘)及住院醫療保障都有照顧到,保障內容差異不大,比較時所產生的結論,是有助於有購買保單需求的民眾參考。

而從這三種組合的比較過程中可以發現:就算把定期醫療險終身繳費且保費遞增的缺點計算在內,終身醫療險加上定期壽險附約的組合,並沒有辦法討到多少的好處。

因為首先,「帳戶型終身醫療險+定期壽險附約」20下來的總繳保費是57萬多元,比「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附約+定期醫療險附約」的終身繳費組合貴上非常多(請見表一)。

儘管終身醫療險只要繳費20年之後,保戶便可以獲得終身醫療保障。但是,它在20年繳費期間的年繳保費,卻足足超過「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附約+定期醫療險附約」組合約1萬元以上。

如果用這20年節省下來的保費,做為定期醫療險附約保證續保到75歲期間的保費支出,單存累計數字來看的差距並不多(請見下表四)。假設把「現在金錢的價值,永遠高於未來的金錢價值」算在內,兩者之間的差額將會更縮減,也許還更能突顯「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附約+定期醫療險附約」組合的優點。

表/李雪雯提供

其次,如果保戶依業務員的建議,先把終身醫療險「放著不用」,那就表示保戶至少在65歲退休前的醫療保障,還需要另外加買定期醫療險來支應。假設加買「日額給付2000元」的定期醫療險附約到65歲為止,總共還要再繳交30、40多萬元。

如此一來,整體保費將更為膨脹、增加,不利收入不多的社會新鮮人。因為筆者向來的想法都是:年輕人只要把基本保障顧好,用最少的保費,買到最高的保障就好。最應該要做的,是把更多省吃儉用下來的錢用於投資,以便能夠創造更大的財富。

再者,先買了保費負擔較貴的終身醫療險,不管是另外加買其他類型保單,或是日後加買保單,財務負擔上都會比較吃力一些。也許細心的讀者會提出疑問:「終身醫療險+定期壽險附約」組合的年繳保費,大約是年薪的9.6%;單純從「雙十原則(保費是年收入的1/10)」來看,並沒有超過這個標準。

但如果再加上65歲前暫不使用終身醫療帳戶,所必須加買的定期醫療險附約,年繳保費就一定超過11%,甚至是12%了。除非收入能再提高,否則很難再加買其他所需保單。至於選擇「終身壽險+定期壽險附約+定期醫療險附約」的組合,年繳保費大約只佔年收入的5.02%、5.56%、6.11%而已。保戶如果還有其他保險需求要購買,絕對是「綽綽有餘」。

第四,以這位保戶買的「保額遞增」帳戶型終身醫療險為例,繳費期間的保障金額會有不足問題。例如在組合二的「帳戶型終身醫療險+定期壽險附約」搭配中,關於定期壽險附約的購買金額,是以300萬元保費減去「帳戶型終身壽險」繳費期滿後的「總理賠金額為年繳總保費的105%(滿期後生存保險金+身故、全殘保險金總共是45萬6000多元)」為準,而非是減去「繳費期間內身故、全殘保險金為10萬元或年繳總保費較高者」。也就是說,購買這張保單的保戶,在繳費期間20年內,身故、全殘保障可能會不足總共所需的300萬元。

也許民眾會考量75歲之後,醫療保障就會面臨「斷炊」的命運。但是,這樣的問題並非完全不能解決。等收入增加時,預先多存一些醫療基金(這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的「醫療帳戶」),把這筆預算也同時列入應該準備的退休金額之中,應該是比較好的做法。

儘管因此,民眾需要額外多儲蓄一些金額。然而,筆者認為這種做法,總比「年紀輕輕,就讓高額保費的終身醫療險吃掉所有的儲蓄金額,讓自己因為沒有儲蓄、無法大幅累積財富,而輸在人生的起跑點上」要好多了。

全文網址: udn個人理財 - 理財高手 - 李雪雯 - 我是有錢人-迷思387》年輕人有需要買終身醫療險嗎? http://money.udn.com/wealth/storypage.j ... z2VUAX1lr9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上一頁

回到 台灣之聲保險路邊攤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8 位訪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