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把保險當存錢工具

推廣「保障找保險,存款找銀行」的正確保險觀念。

版主: 台灣之聲

錯把保險當存錢工具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1月 11, 2012 2:23 pm

錯把保險當存錢工具

【聯合線上企劃╱今周刊-許瀞文撰文】 2012.01.11 02:15 pm


因為「把保險當存錢工具」,而買了太多的儲蓄險。

在分析台灣人高保費、低保額的現象時,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幾乎不假思索地說:「可想而知,民眾把多數保費都拿去買儲蓄險了。」事實上,根據《今周刊》與波仕特線上市調中心於八月間合作進行的「台灣人保險行為」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投保儲蓄險與終身壽險的比率,的確明顯高於其他類型保單。

相較於金管會強力推銷的「消費品」──定期壽險,儲蓄險的保費會高出多少呢?以三十歲男性、身故可領回一百萬元保額的壽險商品來看,二十年定期壽險的年繳保費只要四一○○元左右,二十年的總成本是八.二萬元;但若是投保在台灣長銷熱賣、具有儲蓄概念的「還本終身壽險」,繳費二十年若要取得百萬元保障,每年須付出四萬兩千元左右總成本超過八十四萬元

話不能這樣說,如果我長命百歲,就能從儲蓄險賺到好處。」這是多數人的想法。在台北三重經營小型代工廠的林爸爸、林媽媽,原本也是如此盤算,但是在經歷一場重大意外之後,他們的觀念有了徹底的改變。

林爸爸、林媽媽平日工作辛勞,也很努力地省下每一分錢,就是希望自己能有安逸的退休生活。他們把省下來的錢,一部分拿去銀行存,另外一大部分,則是從十五年前開始陸續買了許多儲蓄型保險,部分屬於期滿整筆領回,部分屬於活越久、領越多的年金性質,加總計算,兩人每年要繳三十六萬元的保費壽險保額則只有八十萬元

原本是想繳費二十年後,就能累積一筆小錢,再加上每年大約十萬元的年金,就能退休了。」林爸爸自認身體健康,「活到八十歲應該沒問題,一定能把保險領回來。」

保費試算>>>馬上看



m.udn.com最麻吉的口袋媒體,最適合手機瀏覽的網站
【2012/01/11 聯合線上企劃】@ http://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人生階段性保單!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1月 11, 2012 2:26 pm

人生階段性保單!

【聯合線上企劃╱今周刊-許瀞文撰文】 2012.01.11 02:05 pm


當人生走入婚姻階段時,保險規畫的重點又不相同。
不論是新婚族還是頂客族(雙份收入沒小孩),多了另一半的甜蜜負擔,保險的傘就要加大。這階段除了自己父母之外,還要考慮另一半,提高壽險額度並加強醫療保障,是此階段的主軸。

新婚夫妻多半會考慮買房子讓生活安定,只要有房貸壓力,都該加強壽險保障,因為最大的資產是房子,如果不幸因為疾病或意外而身故,可能會連房子都保不住,這時壽險保障就能派上用場。

淡江大學保險系副教授郝充仁表示,婚姻代表人生走入另外一個階段,有了另一半需要照顧,責任也比單身重大,隨著收入增加,就能提高壽險的保障額度。

提高壽險的主力,建議從定期壽險著手,行有餘力,則可以開始評估是否購買終身壽險。「從三十五歲起,可以考慮加強終身保障,但前提是,必須搭配適當的利率環境,利率偏低時,保費總是相對較高。」郝充仁補充說。

至於沒有生孩子計畫的頂客族,保險亦須著重在個人醫療疾病,並考慮在年金險上面進行規畫,加重醫療險。主要是希望自己不會因為生重病,而拖垮另一半的生活品質。當然,這需要逐年慢慢增加,原則一樣是以定期險為主,再考慮終身型商品。

醫療險不只要著重在住院醫療,還包含了重大疾病及癌症險。市面上重大疾病險有分為兩種,一是有終身壽險保障,另一種屬於消耗型的重大疾病險,兩者的差別在於是否有壽險保障。

含有終身壽險的重大疾病險,當保戶罹患重大疾病險中任一種後,可從購買的保障金額中領回一筆錢,約是額度的五○%。若不幸身故後,家人也能領到原本壽險的額度,但保障內容較少,僅有七項重大疾病,例如心肌梗塞、腦中風、重大器官移植等。

消耗型重大疾病也能在罹病後從保險額度中領取一筆費用,但一旦罹病拿到理賠金,保險契約也宣告結束,而且因為沒有壽險保障,自然保費也比較便宜,且疾病給付項目較多,約有十六至二十八項不等,若以三十五歲男性為例計算,兩者保費約差五千元。

保費試算>>馬上看


【2012/01/11 聯合線上企劃】@ http://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保費不符「雙十原則」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1月 11, 2012 2:31 pm

保費不符「雙十原則」

【聯合線上企劃╱今周刊-許瀞文撰文】 2012.01.11 02:05 pm


爸爸的錯誤原來只是一個縮影,沒買到足夠保障、買太多無用保單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翻開各項統計數據就能發現,雖然年紀輕輕、資歷尚淺,但楊智傑的觀察絕對不假。

首先,台灣是全世界最愛買保險的國家!

根據瑞士再保公司的統計,二○一○年台灣的壽險滲透度(壽險保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為一五.四%,「遙遙領先」世界各國,並已連續四年蟬聯全球第一;並且,台灣人繳起保費更是毫不手軟。據瑞士再保公司公布去年數據,台灣人平均年繳保費為二七五六美元,折合台幣約八.五萬元左右;依照主計處統計,去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約是五十二萬元,換言之,台灣人每年心甘情願地把一六%的所得繳給保險公司。

在所謂的「雙十原則」中,適當的保費支出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適當的保額則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倍;台灣人的保費支出,普遍而言,顯然並不符合雙十原則的第一個十」。

但是,愛買保險、敢買保險的台灣人,繳出高額保費之後,換來的卻是極為廉價的保障金額。

根據保險發展中心數據顯示,去年國人的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僅有六十四萬元,有效契約則為七十九萬元,雖然投保率達到二一○%,意味每人平均擁有二.一張保單,但以此計算,每人保額也不到兩百萬元

再想雙十原則的「第二個十」──「保額是年收入的十倍」,那麼,在平均國民所得五十二萬元的台灣,不到兩百萬元的平均壽險保額,恐怕連「明顯不足」都還稱不上。

比較其他先進國家,更能看出台灣人「高保費、低保額」的難堪。以美國為例,依據○八年的數字來看,平均保額約有新台幣五三○萬元,每人每年平均保費支出約在新台幣五.五萬元上下,保費付的比台灣人少,保額卻比台灣多出七倍。

超高保費、超低保額,台灣人莫名其妙地花下大把銀子,卻只買到少得可憐的保障,台灣人的「呆保險」,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保費試算>>>馬上看

【2012/01/11 聯合線上企劃】@ http://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單身首重意外險、定期壽險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1月 11, 2012 2:37 pm

單身首重意外險、定期壽險

【聯合線上企劃╱今周刊-許瀞文撰文】 2012.01.11 02:05 pm


幾乎所有專家都一致認同,單身族群一定要有的兩張保單,第一為意外險,第二為定期壽險。台灣人壽常務顧問林文英說,社會新鮮人領到薪水後,最該幫自己買一張意外險,因為這時間你要保障的對象是你的父母,不能因為自己的重大意外,讓父母的未來頓失依託。

根據衛生署統計,意外事故一直名列國人死亡原因前五名,但許多人在投保時,往往會優先考慮投保儲蓄險和醫療險,忽略保費便宜、保額又高的意外險。林文英說,雖然許多意外事故發生機率只有一%、二%,但發生在自己身上時,卻有可能讓自己的所有規畫「一夕翻盤」,意外險一定不可少。

林文英強調,年輕或者壯年時期因為疾病而身故的機率並不高,且大多是騎機車外出工作,增添意外事故發生機率,不如先花錢投保高額的意外險,若以第一類的風險等級(最安全的內勤工作)每百萬保額約年繳一千多元(保單若附加意外醫療,則保費會提高)。

林文英表示,意外險足夠後再投保壽險,且要先挑定期壽險,預算足夠可以二十年為主,行有餘力再買終身壽險,壽險保障的定義是「不論怎麼走都有得領」,萬一自己在四五十歲壯年時期離開,也讓家庭經濟來源短時間內不會發生問題,「出國旅行三、四天都會買旅遊平安險,來人間旅行七八十年怎能不買壽險?」

至於壽險額度要買多少才夠?林文英表示,最起碼要有家庭年支出的五倍,如果一個家庭年支出是七十萬元,壽險額度最少也要買到三百五十萬元。

建構完意外險及壽險後,行有餘力可以再購買醫療部分,並以癌症及重大疾病為主。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說,終身型的癌症險保費很貴,可以購買一年期癌症險就好,以三十歲男性購買一年期癌症險來說,一單位年繳三百元左右,他建議至少要買到五個單位才足夠,一年約繳一千五百元。

如果打算一輩子都單身,要從四十歲左右開始加重退休老年生活,補足年金險及長期看護險,至少讓老年生活無虞。

保費試算>>>馬上看

【2012/01/11 聯合線上企劃】@ http://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養育下一代應有的保險觀念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1月 11, 2012 2:42 pm

養育下一代應有的保險觀念

【聯合線上企劃╱今周刊-許瀞文撰文】 2012.01.11 02:05 pm


人生的責任會隨著年齡增加逐漸加重,在有了小孩後,壽險保障額度應是最高峰,依舊以定期壽險為主。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表示,小孩一出生應該先買一張二十年期的定期壽險,主要保障在小孩長大成人這段期間,自己萬一不幸身故,至少這筆壽險理賠金能讓孩子平安長大

也有人認為,應買一張終身壽險保單,自己離開人世後還有一筆遺產能留給孩子。專家則建議先考慮兩件事:一、加上通膨因素後,未來小孩拿到的保險給付現值相當多少?二、小孩若已經濟獨立,是否還需要這筆資金?

藉著孩子出世,可再檢視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彭金隆指出,用保險缺口的方式去評估自己需要多少保額,計算項目包含孩子教育費生活費、家庭一年支出、房貸、給父母孝養金等,這些加總大約就是自己該補足的保險缺口。

也有細心的父母會透過儲蓄險方式幫小孩規畫教育基金,畢竟保險確實有強迫儲蓄、不易提領的效果,但大前提也是自己與家庭的保障要先足夠。

不少人都會問,該不該幫孩子買保險?「小孩在沒有賺錢能力之前,根本不需要買壽險。政大商學院副院長王儷玲強調壽險是針對突然死亡對家中經濟會造成傷害的人才需要,「直到現在我都沒為我的孩子買過保單。」

有人說,一出生應該先幫孩子買醫療險,因為便宜,且孩子在四歲前生病就是住院,這時,有保險給付就能幫上忙。「醫療是買一個付不起的風險而不是現在繳的錢要盡量拿回來。」王儷玲說,在幫小孩買醫療險前,應該先算算自己的積蓄,若能負擔,何必買保險?

另一種狀況則是家族曾有人罹患罕見疾病,或者媽媽在懷孕時就不太健康,此時可以考慮幫孩子買罕見疾病險。

彭金隆也表示,年紀輕、保費便宜而去買保險,就落入一種迷思,保費是按照當時風險評估,在你抱怨年紀大要花較多保費時,不如想想你沒買保險那幾年,多餘的錢拿去投資,或許能創造更多收益。

保費試算>>馬上看

【2012/01/11 聯合線上企劃】@ http://udn.com/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人身保障保額 考量負債因素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1月 19, 2012 3:25 pm

人身保障保額 考量負債因素
2012/01/17
【經濟日報/記者陳怡慈】
保險對我們而言,雖然不像陽光、空氣、水般如此不可或缺,卻時時刻刻守護著我們,提供我們安全的保障。

國人購買保險時,大多偏好投資型、儲蓄型的保險商品,就是考量這類商品可以還本,比較有安全感;也因為如此,國人平均保單張數雖然已經超過二張,但可提供人身保障的金額卻是明顯偏低,醫療保障更是缺乏。

對有工作的人來說,雖有公司幫員工投保團體傷害保險及醫療險,可以保障員工因意外事故所需醫療費用,但保障額度並不見得符合每個人的實際需求。覺得保障額度不足的人,可以自行向保險公司購買個人型的傷害保險及健康險商品,來補足這方面的不足。

第一產險個人保險部課長張正豐建議,實際購買商品時,首先應考慮本身是否為家庭的主要收入者,搭配負債狀況,來決定該投保的死亡保額。若是家庭主要收入者並有房貸,投保時應將這部分需求納入考慮,以防止發生意外後,家庭經濟陷入困境。

再者,醫療部分應考量,萬一受傷或生病住院時,住院的醫療費用是否可以完全由保險金來支付,住院期間的收入損失是否有住院慰問金來補償。才不會在受傷、生病之餘,還要擔心經濟上的損失。有了萬全的保障,就可以降低自己及家人因意外所需承受的壓力。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保險就是純保障,要儲蓄去找別的管道

文章老實人 » 週日 4月 01, 2012 9:33 am

買保險存錢

‧黃仁典 2012/03/28
保險可以兼具保障與儲蓄雙重效果」、「保險就是純保障,要儲蓄去找別的管道」。不同專業、不同角度,在保險市場中,永遠會有不同論述。

保險要先買保障」,這是金管會、學者、保險業務員都會認同的見解。早期的保險產品設計也確實是希望透過大數法則來讓自己在面臨風險後,可以因為集合大眾之力而能夠最大幅度降低其經濟損失。

但保障都買了後,或根本還沒買保障型保險,要透過保險來儲蓄或投資嗎?為何保險公司要推廣儲蓄險?只為了要增加業績嗎?或許可以從不同層面來理解:

市場行銷面

「你好,這份保險可以讓你身故時領回三百萬」、「這份醫療險可以讓你住院時,每日病房費補助二千元」、「若你不幸罹患癌症時,不僅可以獲得一百萬元的醫療補助,每次的化學治療或住院都可以得到額外補貼」、「這一千萬元意外險可以讓你不幸發生意外時理賠一千萬,若只是造成殘廢,亦會根據殘廢程給予不同的理賠金」、「這份失能保險可以讓你不幸因意外事故無法工作時,每個月仍能給付你二萬元」…

雖然現在保險觀念較過去已大為躍進,但依照東方人的傳統習性,見面總談「死、殘、病」是較為忌諱的,因此「保險套餐」因運而生,「還本型醫療險」、「還本型意外險」就成為廣泛行銷方式之一,巧妙的將各類型的保險包裝成套餐,但強調儲蓄領回或投資,讓一般人能接受的講法,雖然多付了一點錢,但錢終究會回到自己的口袋(先不論報酬收益),重要的是,保障型保險也生效了。

成本(利率)面

「儲蓄險相較於銀行定存如何又如何?」市場上在談論儲蓄型保險好壞的方式常根據報酬率計算。求人不如求己,在現代資訊發達的現在,Excel已提供一個相對簡單的計算方式,列舉範例如下:

現在銀行定存利率大約1.3%。根據上表計算出的年利率相比,有高有低。另外要注意的是銀行利率是變動的,從二十年前的10%降到不到1%,現在又回升超過1%。但儲蓄險的利率是固定的,即使你以前在銀行定存利率8%時買到的儲蓄險的年利率是6%,到現在仍是一樣享有6%利率(這些保單也造成很多保險公司的利差損,當然此類保單早就停賣了)。

事實上,儲蓄險不能僅憑計算出的利率而評斷其好壞,因為不同商品,其內含的保障(例如,保障額度、意外保障、醫療保障)與他項成本可能不盡相同。

儲蓄險不同於一般定存,最大差別在於流動性。簡而言之,若到期前想要解約,那麼銀行定存解約時可拿回本金加上打折後的利息;但儲蓄險則是領回「保單價值準備金」,在保單到期前,此金額很難等於所繳的本金總和。

人性面

長期儲蓄考驗人的意志力與人性。錢放銀行,年期短,很有彈性,但很容易領回後被挪作他用;且因為解約損失不大,也就常常中途變節。

若是購買儲蓄險,因為大都為中長年期的合約,較易達成當時規劃的理財目標。因此在長期的理財規劃(例如,退休)中,儲蓄險是一項廣被全球拿來運用的理財工具。

想當初我退伍時,在懵懵懂懂的情況下也買了郵局6年期儲蓄險,雖然後來在精心比較後,錢放銀行定存會划算些,但在我先前生活花費沒有節制的情況下,郵局的那筆滿期金,竟也成為他項投資的第一桶金。

保險商品千百種,事實上沒有絕對的好商品,但也沒有絕對的壞商品,商品適不適合自己最重要,尤其重要的是衡量自己的經濟能力。總之,保險是要經過規劃的,必須依照不同人生階段調整,也要考慮自己的投資屬性,才能因應各階段的理財與保障需求。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拒絕呆保單的10件事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5月 15, 2012 6:10 pm

拒絕呆保單的10件事

‧Money錢 2012/05/15
還記得你的保險是怎麼買的嗎?相信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是自己走到保險公司說:「我要買保險!」而是因為從事保險的親朋好友拜託,或是電話行銷、銀行理專的強力推銷而買保險的

【撰文/賴雅淳】

還記得你的保險是怎麼買的嗎?相信絕大部分的消費者都不是自己走到保險公司說:「我要買保險!」而是因為從事保險的親朋好友拜託,或是電話行銷、銀行理專的強力推銷而買保險的。

在這種半推半就的情況下,最怕買到不適合自己的保單,礙於情面不好意思拒絕,買了之後才發現要保障沒保障、解約又傷荷包,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

到底該如何拒絕「人情保」?或是如何避免買到「」保單?是現代聰明消費者必學的防身術! 不妨試試看採用以下10種保險業務員聽了沒輒、最招架不住的拒絕話術。

1 裝窮或說今年保費剛繳

保險業務員最怕聽到客戶說:「沒錢!」因為就算推銷再好的商品,也符合客戶需求,但只要一聽到沒錢,就足以讓業務員打退堂鼓。

畢竟保險商品每年保費動輒數千元、甚至數十萬元都有,如果客戶沒錢買,浪費再多口舌也沒有用,所以此時業務員大多會知難而退,不再苦苦糾纏。

所以,如果不想再應付保險業務員的電話,或遇到親友推銷保單又很不想買時,可以直接「裝窮」或說「今年保費剛繳」,這招保證管用。

2 拿家人當擋箭牌繳

如果有時間,可以把保險業務員想說的話耐心聽完,然後說:「我是覺得很不錯!但還是要回去問一下我先生(或是老婆),保險都是他(她)在管的,我必須經過他(她)的同意。

倘若保險業務員過了幾天,不死心的繼續追問,可以直接婉拒說:「我先生(或是太太)覺得這個保險很好,但是我們目前不需要。」沒有結婚的話,可以把父母搬出來。用家人當擋箭牌的好處就是「借刀殺人」──不是自己不想買,而是家人不想買,可以減輕婉拒親朋好友的虧欠感。

3 我朋友也在這家賣保險

最難應付的保險業務員就是自己的親朋好友,畢竟中國人講究「」面,所以當親朋好友說:「拜託,就差你這張保單了,如果沒有做到就無法達成業績。」甚至說:「你反正有需要,跟別人買不如跟我買,服務會比較周到!」很多人都會因此招架不住。

此時你可以試著這樣說:「我有個朋友剛好也在你們公司賣保險,他已經幫我規畫好了,錢也已經繳了,如果再跟你買,怕對他不好意思。」當然,最好說一個對方不認識的名字,以免穿幫讓彼此留下嫌隙。

4 說罹患癌症怕被拒保

真的情非得已, 被「」得受不了,可以直接跟保險業務員說:「我上次去體檢,醫生說可能罹患癌症,但目前還不確定啦!等報告出來,再和你聯絡。」

保險業務員除了怕遇到沒錢的客戶,也很怕遇到「健康有狀況」的客戶。買保險在填寫健康告知時,必須要誠實填寫,萬一真的狀況很不好,保險公司也會拒絕承保,保險業務員前面所有的行銷話術通通都是白費,為了不浪費時間,相信保險業務員聽到你「疑似罹患癌症」,會自動消失一陣子不敢打擾你。

5 說自己也是保險業務員

目前國內保險業務員大約有30萬人,為了衝業績或是怕業績未達標準、飯碗不保,業務員及電話銷行銷人員大多會緊迫盯人,一個客戶也不放過。只要遇到接起電話的客戶,或是願意停下腳步坐下聽他們說話的,就會拼命想把你的錢放進他們的口袋。

當遇到這種奪命連環Call 的電話行銷,或是業務員拜訪時,可以跟對方說:「不好意思,我也是賣保險的。」相信對方不會再自討沒趣。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女人買保險 必戒3大錯誤觀念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6月 20, 2012 10:28 pm

女人買保險 必戒3大錯誤觀念

‧女人變有錢 2012/05/23
買錯商品,退換貨還算容易,但買錯保險,不但會讓保障大打折扣,還會讓已繳的保費有去無回,尤其女人愛撿便宜的個性,絕對不能發揮在買保單上哦!

【撰文/李文瑜】

很多事情做錯可以改,買錯保險雖然也能重新買過,代價卻不少,因為往往在申請理賠、拿不到錢時,才會發現買的保險「不實用」,此時醫療費不但會造成負擔,買新保單還可能面臨保費變貴、健康亮起紅燈再投保不易等情況。

此外,儲蓄型的保險提早解約還會被扣掉比例不等的解約金,尤其買錯人情保單更會白花錢。兩位擁有十幾年保險資歷的專家──中國人壽元大通訊處業務經理陳春美與磐石保經處經理黃金日,整理出三項女人買保險最容易犯的錯,美人們買保險之前務必要先建立正確觀念!

錯誤觀念1 把儲蓄險當投資工具

目前國內各家銀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平均只有一%多,相較之下,一般傳統型儲蓄險利率約二%多、美元保單更高達四%,只要聽到「高利率」這三個字,很多美人們就擋不住誘惑,因此把儲蓄險當成「投資工具」,有閒錢就一張一張買,因此忽略了兩個重點:一是醫療的基本保障是否已做足?二是忘了掌控資金、做資產分配,一旦急需用錢時調度不過來,只能辦理繳清,甚至採取提前解約的錯誤作法。

保險是一種風險管理的概念,希望將來萬一碰到不可預測的事件,例如生病、發生意外時,可獲得醫療費用的補償,讓生活不會因為收入中斷而產生問題,因此陳春美建議,買保險的基本原則是「先買保障、再存錢」,購買儲蓄險前,至少要有定期壽險、醫療險、意外險(含意外醫療險)等保障,有能力再考慮終身型的醫療險,最後才購買儲蓄險或投資型保單這類有存錢、或具投資性質的保險。

而購買儲蓄險時,一定要考量到資金調度靈活性的問題,以近年國內最熱賣的六年期儲蓄險保單為例,一旦購買,要等到六年期滿時才可將錢領回,期間有資金需求須解約,就可能損及原始本金,因此儲蓄險只能當成資產配置的一環,不要把它當成一種投資工具,有閒錢就立刻買。

再以強調高利率的美元保單來看,最不可預測的就是匯率風險。例如,美人們投保十萬美元保額,簽約時匯率為一美元兌新台幣三十元,十萬美元保險金可兌換台幣三百萬元,若領取保險給付時匯率變成一美元兌台幣二十九元,此時只能領回二百九十萬元台幣,將有十萬元的匯率損失。要避免匯損,買美元保單最好在銀行開立一個外幣帳戶,若保險給付時遇到美元處於低檔,領回的錢先存在美元帳戶,等匯率回升再兌換成台幣。

【更多精采內容請看:《女人變有錢》NO.20 2012年3~4月號;訂閱女人變有錢電子版】

‧「udn讀小說」行動版、PC版同步推出,海量內容隨身看!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醫療險要漲 立委想擋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6月 26, 2012 9:51 am

醫療險要漲 立委想擋
2012-06-26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薛孟杰/台北報導】
 國內醫療險醞釀7月起漲價,引發國民黨立委蘇清泉、羅明才關切,他們質疑近10年國內商業醫療險賠付率最高僅3成,再加上健保實施DRG(住院診斷關聯群支付制度)後,民眾「自付選擇」變少,保險公司已飽賺1600億元,保費漲價不合理,金管會應拿出魄力凍漲。

 蘇清泉說,配合最新壽險業生命表準備在7月起實施,金管會在7月調整準備金提存率,不少保險公司6月底將停賣舊費率醫療險保單,數百種醫療險保單要調整費率,7月重新開賣,保費平均上漲至少1成。

 他引用財團法人保險發展中心資料,全台平均每人約有3.2張私人健康保險保單,但台灣30家出售商業醫療險者,99年保費收入高達2348億元,是全民健保的一半,保費支出金額僅707億元,賠付率才30.1%,估計業者狂A了1600億元。

 蘇清泉說,健保實施DRG、同種疾病分類採同病同酬之定額支付後,許多醫院都把醫療費用包裹成單一收費項目,無法再如過去詳細列出各項收費項目,提供民眾依購買商業險狀況,決定部分項目由醫療險負擔,享受較好待遇。不少醫院如今甚至只剩兩選項,一是完全健保給付,否則即完全自費,但完全自費金額不斐,保險公司未必全額買單,最後只能選健保給付,民眾花大錢買商業醫療險,未必派上用場。

 蘇清泉說,美國政府在2011年初推行新健保改革法,規定醫療險收入的80%至85%以上應用於理賠,否則保險公司必需退費給保戶。他要求金管會應仿效訂定合理賠付率政策。

 羅明才則對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喊話,政府都有能力讓民生物資降價,怎會無法讓保費降價?江宜樺應儘速出面,凍漲商業醫療險費率。

 儘管立委大聲疾呼,但政府代表回應卻很「淡定」。金管會保險局主任秘書張玉輝說,美國醫療賠付率規定是針對一年期商品,以當年度收入與理賠計算,但國內私人健保多屬長期險,兩者難以對照,亦無法反映實際賠付率。

 至於羅明才要求「凍漲」,張玉輝回應,商業保險商品不同、種類又多,金管會無法統計7月後那些要漲或降,雖然各種保單有商品審查機制,但都是事後備查,7月調漲保費是業者決定,金管會無權要求凍漲,但會嚴格審查。

 健保局專門委員李純馥則說,未來在自費項目透明公開、與全民健保給付不重疊前提下,健保局會研議部分項目「或許」可自費。官員回復令立委不滿,金管會若不儘速擬定合理賠付率,立委不排除新會期提案修訂保險法明確要求,確保民眾權益。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保險業:健康險理賠率70~90%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6月 26, 2012 9:53 am

保險業:健康險理賠率70~90%
2012-06-26 01:21 工商時報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保險局及壽險業者表示,目前健康險多是長年期保單,收取「平準保費」,也就是將未來承保的風險,折算到現在20年或10年來平均繳費。

 業者指出,每年收取的保費有60~70%是提存準備金,5~10%是附加費用,只有30~35%左右才是真正當年度的「純保費」,若以此基礎來計算,其實台灣的健康險理賠率在70~90%之間。

 昨日立委表示,美國健康險理賠率在70~80%,壽險業者表示,美國極少長年期健康險,大部分是一年期或短年期,若以美國的計費標準來看,台灣的健康險理賠率也不低於美國。

 業者並指出,目前健康險已算壓在損益兩平邊緣線的險種,即目前僅是小賺,未來若國人平均餘命延長、醫療成本提高,長年期的健康險極可能成為「賠錢貨」。

 保險局副局長曾玉瓊強調,7月1日是反映責任準備金利率調整、第五回合生命表及傷害險費率下限調整,各家公司健康險不一定調漲,是依各家成本、損率去計算,不能混為一談。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商業保費只漲不跌 怪哉!

文章老實人 » 週三 6月 27, 2012 11:36 am

熱門話題-商業保費只漲不跌 怪哉!
2012-06-27 01:08 中國時報 【潘扶敏/新北板橋(退休人員)】
 國民黨立委蘇清泉日前召開記者會,批評私人健康保險的賠付率大約只有三成,卻在七月又要喊漲。根據經驗,每逢保險商品喊停或保費喊漲前夕,通常都是業者大展鴻圖的好時機;升斗小民人人知道保費要漲,金管會官員卻不信保費將漲,真不知那一環節出現了問題。

 據了解,光是前年度,台灣三十家保險公司的健康保險保費收入約有二千三百八十四億,給付金額只有區區七百零七億,業者足足賺走一千六百億元,這十年來的賠付率,也始終維持在三成,難怪保險業者家家皆滿手鈔票,並成為房地產和股票市場的大戶。

 筆者曾於九十九年行文金管會保險局,要求政府要正視物價波動之事實,賦予保戶有權依物價指數波動率,向保險業者要求適度調高保險附約的訴求。筆者舉八十五年投保住院給付險每日六百元為例,當時的感覺或許良好,只是現在連塞牙縫都覺得寒酸,可惜保險局枉顧正義,採納業者在商言商的風險評估說辭,讓這項微薄請求被一張回函給否決了。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保險始終來自於需求

文章老實人 » 週四 8月 02, 2012 4:02 pm

保單停賣趕快買?
‧黃仁典 2012/06/22
最近無論是報章、媒體、雜誌,都在高喊同一個話題:「保險商品即將停賣,要買要快」。甚至於所有的保險業大軍人馬,亦是人手一份報紙上的新聞剪報以為佐證。

最近無論是報章、媒體、雜誌,都在高喊同一個話題:「保險商品即將停賣,要買要快」。甚至於所有的保險業大軍人馬,亦是人手一份報紙上的新聞剪報以為佐證。

國人愈來愈長壽、市場利率處於低水準,因此金管會公佈了新的準備金提存利率、「第五回合壽險生命表」、「第二回合年金生命表」。保險公司的大部份保單費率得要重新估算,導致數十種保險商品將停售,停售規模堪稱空前。

只是保險商品的購買真已到了病急亂投醫的地步,不買不行?

答案是對的,應該快點買,因為:

1.中油預告下週的汽油價格每公升要漲3元,今天的加油站不排長龍才怪。同樣的,今天可以花較低價格買到的保單,當然不要拖到停賣後再去買較貴的保單。

2.在1/1至6/30出生的人,如果原打算要在下半年買保險,那麼提早在現在買,可省不少保費。因為保險費大都因「保險年齡」不同而有不同費率,原則上是年紀愈大,繳得保費愈高。而「保險年齡」的計算並非以自然年紀計算,而是以「滿半年多一歲」方式計算,例如剛新生兒剛出生時是0歲,在其滿半年又多一天時,就變成了1歲。

重要的是此保費的節省並非只在這一次,因為保險費的費率大都以首年保費為基礎的「平準型保費」,亦即以後每年繳的保費仍是以當初購買的保費費率來繳納,因此一開始買便宜,代表以後就是繳較便宜的保費。

3.保障不足的人趁機補足保障。雖然目前國人投保率已超過200%,但審視自身的保障範圍後,會發現在壽險保額嚴重不足、醫療保障不夠全面、退休養老規劃欠缺等問題。趁此保單停賣的熱潮,將有更多諮詢的機會,讓保障一次補足。

答案也是不對的,不應該快點買,因為:
1.即使中油預告下週的汽油價格每公升要漲3元,但對於捷運族、公車族而言,於我何關?因此切莫因貪便宜而買了自己並不需要的保險。

2.不僅不要加買保單,甚至要砍掉已有的保單。因為許多人在資訊不對稱之下買了不合適的保單、有人在人情壓力下買了超出自己能力負擔的保單,依據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人身保險投保指南」建議,每年所繳納的保險費,以個人或家庭每年可支配所得所得減除各種稅捐後的餘額)的10%為宜。不過這10%的預算建議並不包含儲蓄險,而是單純以保障型壽險、意外險、醫療險的總和計算,倘若超過10%,那麼未來繳不起的保單可能性高,保單也就要被迫中止,除了壽險有些保單價值外(但都遠低於所繳的總保費),其他意外險及醫療險等,其過去繳的保費並沒有累積價值,就形成了浪費。

3.未來利率雖然降低,但因為採用「第五回合壽險生命表」,因此對於純保障型壽險,保費反而是降低的。所以若是為了家庭責任而需提高壽險保障,購買的商品可能終身壽險、定期壽險、投資型保險,那麼等新商品出爐再來購買,反而是較聰明的選擇。

過去以來,只要保險公司喊出保單要停賣,這些公司的業績在短期肯定都是一飛沖天;但對於社會大眾而言,有必要跟著隨之起舞嗎?手機大廠Nokia有句名言:「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但在保險業,應該是「保險始終來自於需求」。保單不能隨便買,錢也不能隨便花,確定個人保險需求,量身定做,才會有買無悔。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善用保險加減法 保障才完整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11月 20, 2012 4:21 pm

善用保險加減法 保障才完整
‧理財贏家雙月刊 2012/11/02
你的保單有多久沒有翻出來看?買了多年的保單,你知道究竟保了什麼內容嗎?很多人買了保單,一放抽屜裡就塵封許久,其實人生的保單不是從一而終,而是要隨著人生階段、財務狀況的不同適度的調整。

【文/葉念真】

今年42歲、有3個小孩,已經是科技業高階主管的王俊祥(化名)說,在過去10年間,因為家庭狀態與財務累積的快速轉變,身上扛著照顧家人的責任,也歷經了從極為吃重到大幅減輕的過程,王俊祥為了因應責任的增減,而隨時調整自己的保險內容。
現在的王俊祥,已經透過保險與本身積蓄,為家人打造了無後顧之憂的保護傘。他一路走來的保單加減過程,彷彿是一般人30年的縮影。從他身上,你可以看到人生面對不同生命週期轉變時,應該要有的保單加減原則。

收入平平時…… 賠錢也要減掉呆保單 以免生活過不下去

10年前,王俊祥就像許多抱持錯誤保險觀念的國人一樣,第一次的保單初體驗,就買到了不適合的保單,甚至造成財務狀況捉襟見肘的窘境。

我賠了將近30萬元的保費!」王俊祥無奈地說,原來,10年前的他,年薪不過80萬元,太太因為人情,買了兩張保單:100萬元額度的增額終身壽險、100萬元額度的保障型終身壽險;其中,保障型終身壽險底下附加醫療、癌症、意外等,兩張保單每年總共要繳18萬元的保費,沉重的負擔讓王俊祥必須省吃儉用過日子。

忍痛繳了兩年保費之後,王俊祥越想越不對,2003年,他經由朋友的介紹,認識了現在的壽險顧問,幫他檢視過保單後發現,太太不但買到不適合的保單,連保險對象和受益人都有問題,「兩張保單的被保險人都是太太,受益人是我。」王俊祥氣憤地說。從風險規畫的角度分析,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才是真正需要透過保險保障的對象,而身為家庭主婦的太太,才是合適的保險受益人。

當時,王俊祥身上揹著600萬元房貸要繳,太太沒工作在家帶小孩,老大才兩歲,老二剛出生不久,當下正是他責任最重、開銷最大的時期,「而我竟然完全沒有保險,萬一因病或意外而過世,或者失去工作能力,房子可能因繳不出房貸被拍賣,太太則要面對獨力扶養兩個孩子長大的沉重壓力。」

保費過高也是問題之一。他的年薪不過80萬元,每年卻要繳18萬元的保費,每個月的花費都要控制在5萬元以內才能繳得起,扣掉房貸、生活開銷後,根本無法存錢,存不到錢,當然也就看不到未來。

一般人發現自己買錯保單或繳不起保費時,會因為初期解約只能拿回約一半的已繳保費,選擇忍痛繼續繳款,或者用保單貸款方式度過財務吃緊時機,但幾經考量之後,王俊祥做了不一樣的決定,「買錯了就當上一堂課,我選擇壯士斷腕。」

王俊祥和太太商量之後,決定把繳了兩年的增額終身壽險解約,並把另一張100萬元終身壽險的保額降為50萬元,算一算,超過30萬元的保費付諸流水,「我不想因小失大,萬一這當中發生任何意外怎麼辦?錯了就要有停損點。」王俊祥堅定地說。

「增額終身壽險對家庭負擔很重的人來說,根本不適合!」宏觀財務公司顧問李鳳蘭解釋,因為增額終身壽險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提升保額,「但從照顧家庭的角度思考,隨著年齡增加,房貸餘額會越少、子女教育的資金需求也會降低,責任應該是越來越輕。」她表示,增額壽險有點像是「反其道而行」,在人的責任最重時保額最少,責任最輕時保額最高,不符合一般人需求。

責任最重時…… 增加定期壽險及意外險 家人才有保障

在解約後,王俊祥重新規畫保障,他買了400萬元的10年期定期壽險、400萬元的20年期定期壽險,加上公司還有300萬元的壽險團保,他的壽險保額就已經超過1,000萬元,並把受益人改成太太,完成照顧家庭的布局。

加上醫療險及高達1,700萬元的意外險之後,王俊祥年繳保費僅約8萬元,完全符合投保的「雙十法則」,保費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額是年收入的10倍。

為何需要分別投保10年、20年兩種不同年期的定期壽險?王俊祥解釋,一般人會隨著收入、儲蓄增加、房貸減少,責任逐漸減輕;婚後有房貸、小孩出生的第一個10年,是最辛苦、責任最重的階段,所以需要最高額的保障,等到第二個10年應該累積相對多的存款,房貸也還得差不多,留基本的保額就好。

在專家眼中,王俊祥減掉增額終身壽險,增加定期壽險,是再聰明不過的選擇。台灣人壽駐會董事林文英表示,自己就是以定期險作為保險內容的主軸,他提到,自己剛買房子有房貸時,想要投保1,000萬元的定期壽險,但當時身體狀況不符標準而被退保,為此,他甚至每天晚上都去操場跑3000公尺,3個月後,身體檢查報告指數全部正常,終獲核保。

值得注意的是,王俊祥還將意外險的保額拉高到1700萬元。只是坐辦公室,在意外險職業風險等級認定中是最低的王俊祥,為何需要這麼高的意外險保障?李鳳蘭指出,意外險保額應該要是責任需求(計算房貸及每年生活費)的兩倍,且意外險保費便宜,在能力範圍內可以多保一些。

【更多內容請見《今周特刊》戒掉呆保單;訂今周刊電子雜誌;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

最後由 老實人 於 週二 11月 20, 2012 4:32 pm 編輯,總共編輯了 1 次。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拒當保險呆子!一定要知道4個錯誤觀念

文章老實人 » 週二 11月 20, 2012 4:23 pm

拒當保險呆子!一定要知道4個錯誤觀念
‧理財贏家雙月刊 2012/11/02
根據調查,現在每個人平均有2.1張保單,變成有保單,不稀奇,但保單有沒有買對、保障足不足夠就變得很重要!在保費調漲之際,要從口袋付出大把銀子繳保費的同時,或許可以先看看下面的故事,別讓自己也犯下錯誤,買了一堆不適合自己的保險。

【文/許靜文】

「我從沒想過父親會這麼早離開,更沒想到,爸爸15年來繳了660萬元的保費,最後卻只領回240萬元的理賠。」現年27歲、如今是保險業務員的楊智傑感嘆地說。
正好是4年前,一次健行活動之後,楊智傑的爸媽坐上計程車返家,「媽媽親眼見到我爸猛地雙手一攤、頭一歪,毫無預兆地,心肌梗塞發作,好端端的人就這麼走了。你知道嗎?幾個月前,我爸才剛做完心臟檢查,完全沒問題!」

父親走得突然,全家一陣慌亂,還好有旁人提醒「父親有沒有保險?」大家這才想到,本業是醫生的父親一向注重風險,早就買了高額的保險。

「當時沒人知道我爸買了哪些保險,只知道年繳保費多達44萬元,想說理賠金隨便應該也有上千萬元吧!」後來保險業務員到府處理,幾十張的保單攤在桌上,但仔細一看,才發現這些保單盡是保費高、保額低的儲蓄險及投資型保單,算一算,兩種類型的保險,就要年繳40萬元保費。而最重要的「身故理賠金額」,也就是壽險保額,其實只有240萬元。

此外,雖然買了許多醫療、癌症、意外險的保單,但因為父親是心肌梗塞離世,沒有經過住院醫療,也非因為意外或癌症身故,所以統統不適用。

「當時,我一度認為保險根本就是騙人的玩意兒,」楊智傑說,他為了釐清保險真相,決定自行研究、甚至踏入保險業,「現在,我的理解是,問題不是出在保險本身,而是市場最熱賣的商品,往往不符合民眾真實的需求。」

高保費、低保障 台灣人的保險觀念有夠呆

「爸爸的錯誤,原來只是一個縮影,沒買到足夠保障、買太多『無用保單』的案例,比比皆是。」如果翻開各項統計數據就能發現,雖然年紀輕輕、資歷尚淺,但楊智傑的觀察絕對不假。

首先,台灣是全世界最愛買保險的國家!

根據瑞士再保公司的統計,2011年台灣的壽險滲透度(壽險保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為17%,「遙遙領先」世界各國,並已連續5年蟬聯全球第一;並且,台灣人繳起保費更是毫不手軟,台灣人平均年繳保費為2,756美元,折合台幣約8.5萬元左右;依照主計處統計,2011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約是51萬元,換言之,台灣人每年心甘情願地把16%的所得繳給保險公司。

在所謂的「雙十原則」中,適當的保費支出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分之一,適當的保額則應該是年收入的十倍;台灣人的保費支出,普遍而言,顯然並不符合雙十原則的「第一個十」。

但是,愛買保險、敢買保險的台灣人,繳出高額保費之後,換來的卻是極為廉價的保障金額。

根據保險發展中心數據顯示,2011年國人的壽險新契約平均保額僅有63萬元,有效契約則為79萬元,雖然投保率達到215%,意味每人平均擁有2.15張保單,但以此計算,每人保額也不到200萬元。

再想雙十原則的「第二個十」──「保額是年收入的十倍」,那麼,在平均國民所得51萬元的台灣,不到200萬元的平均壽險保額,恐怕連「明顯不足」都還稱不上。

莫名其妙地花下大把銀子,卻只買到少得可憐的保障,台灣人的「呆保險」,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

一心只想「拿回保費」 容易越買越錯

台灣人太喜歡把保費拿回來了!」政大商學院副院長、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王儷玲說得直接。她認為,「拿回保費」的心態,讓多數國人在投保之前,就誤解了保險的本質。

保險的功能,在於「一旦發生風險,能夠有效降低傷害」,但若是把「能否拿回保費」視為挑選保單的優先考量,等於是將保險的功能本末倒置,變成「如果沒有風險發生,就能存到錢、賺到錢」。「出發點錯誤,自然就會買到不適合的保單,越想著要拿回保費,就越買越錯。」王儷玲強調。

在宏利人壽行銷長黃振國的定義中,「保險,是一種消費品。」他強調,所謂「消費品」,就像是擔心下雨,所以要花錢買雨傘、為了行車安全,所以會花更多錢買好的輪胎一樣。在進行這些消費時,你不會奢望有朝一日能把錢拿回來,「買保險,應該也是一樣的心態。」

保險暢銷書作者劉鳳和表示,因為「拿回保費」的偏差觀念,讓台灣的保險業者「順應市場」推出許多「華而不實」的商品。而台灣民眾則在心態偏差與業者促銷之下,容易有4大錯誤觀念:

錯誤1》把保險當存錢工具

第一個錯誤觀念,是因為「把保險當存錢工具」,而買了太多的儲蓄險。

在分析台灣人高保費、低保額的現象時,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助理教授彭金隆幾乎不假思索地說:「可想而知,民眾把多數保費都拿去買儲蓄險了。」

【更多內容請見《今周特刊》戒掉呆保單;訂今周刊電子雜誌;尊重智慧財產權,如需轉載請註明資料來源】
老實人
 
文章: 4450
註冊時間: 週五 5月 25, 2007 11:40 pm
來自: USA

下一頁

回到 台灣之聲保險路邊攤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25 位訪客

cron